纪变

· 王宠
皇帝纪元年,嘉靖秋七月。 肓风白昼号,酣斗亘明发。 势从西北来,突过东南蹶。 一鼓江河翻,再簸海岳拔。 黄沙暗中原,白浪高观阙。 古树斩十围,夔罔逃百粤。 淮扬既澎湃,吴楚转突兀。 蚩尤掣长旗,天吴竖危发。 中宵抱屋柱,股栗不得歇。 二仪莽苍苍,色乱玄黄汨。 飞廉应南箕,崇鲧伏金钺。 神圣方膺图,地纪胡嵲屼。 元老满岩廊,燮理谅匪忽。 翻然万家邑,漂荡魂惝惚。 虬龙怒磨牙,何处收尔骨。 翘首叫帝阍,终思答天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肓风(huāng fēng):指狂风。
  • 亘明发:指风势持续到天明。
  • (bǒ):摇动,震动。
  • 夔罔(kuí wǎng):古代传说中的怪兽。
  • 蚩尤(chī yóu):古代神话中的战神。
  • 天吴:古代神话中的水神。
  • 股栗:因恐惧而发抖。
  • 二仪:指天地。
  • 玄黄:指天地之色。
  • 飞廉: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 崇鲧(chóng gǔn):古代神话中的治水英雄。
  • 膺图:接受天命。
  • 嵲屼(niè wù):高耸不平的样子。
  • 燮理:调和治理。
  • 匪忽:不可忽视。
  • 虬龙(qiú lóng):古代传说中的龙。
  • 帝阍(dì hūn):天帝的门。
  • 天罚:上天的惩罚。

翻译

在皇帝纪元的嘉靖年间,秋天的七月,狂风在白昼中呼啸,激烈地持续到天明。风势从西北方来,突然转向东南方,一次吹动就使江河翻腾,再次震动则海岳似乎都要被拔起。黄沙遮蔽了中原,白浪高耸如宫阙。古树被斩断,怪兽逃往百粤之地。淮扬地区波涛汹涌,吴楚之地也显得突兀。战神蚩尤挥动长旗,水神天吴竖起高耸的头发。半夜时分,人们紧抱屋柱,因恐惧而无法休息。天地间一片苍茫,颜色混乱如同混沌。风神飞廉应和南箕星,英雄崇鲧隐伏在金钺之下。神圣的元老们满布朝堂,他们的调和治理绝不可忽视。然而,万家的城邑却漂荡不定,人们的灵魂感到迷茫。龙怒张牙舞爪,何处能找到你的尸骨?抬头望向天帝的门,始终思考如何回应上天的惩罚。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嘉靖年间一场狂风暴雨的景象,通过丰富的神话元素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威猛和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诗中运用了许多古代神话中的角色和象征,如蚩尤、天吴等,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和历史感。同时,通过对风、浪、沙、树等自然景象的刻画,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灾害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类命运的忧虑。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开阔,表达了对天命和人类责任的深刻思考。

王宠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山人。为蔡羽先生门生,居洞庭三年,既而在石湖之滨读书二十年。由诸生贡入国子监。工书画,行书疏秀出尘,妙得晋法。于书无所不窥。诗刻尚风骨。有《雅宜山人集》。 ► 1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