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十二首始皇

· 李昱
六国雄吞似建瓴,皂斿从此任严刑。 南巡禹穴功虽刻,东度蓬莱术不灵。 持璧先知祖龙死,载车难掩鲍鱼腥。 骊山草木同衰朽,万古依然自六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皂斿(zào yǒu):古代的一种刑具,用来拷打犯人。
  • 禹穴(yǔ xué):指大禹治水的功绩。
  • 蓬莱(péng lái):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 持璧(chí bì):指持有玉璧,古代帝王的象征。
  • 鲍鱼(bào yú):传说中的一种神鱼,有避凶的寓意。
  • 骊山(lí shān):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之一,位于今陕西。

翻译

六国的英雄们被吞并,就像建立在瓶颈上的水壶,始皇自此实行严酷的刑法。他南巡时,虽然效法大禹治水的功绩,但东渡到蓬莱却无法得到神奇的术法。他手持玉璧,预示着祖龙的死亡;他的车上难以掩盖鲍鱼的腥臭。骊山上的草木也同样衰老腐朽,但万古以来,六经仍然传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一些事迹和命运。通过对始皇南巡、东渡蓬莱等事件的描写,反映了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得失和命运起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如皇帝的权力、神秘的蓬莱、祖龙的死亡等,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无常。整体氛围庄严肃穆,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李昱

元太原榆次人,字仲明,号中和。至元三年辟为四川行省员外郎,九年改东川顺庆宣课大使。官至成都防城总管。卒谥忠敏。 ► 4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