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篇

长安月,盈盈上宫阙。始看东岭吐灵辉,渐见中天流景烨。 寂寞三秋望河汉,迢遥万里亘晴空。长衢绮陌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 澹云疏皎皎,红蕊漾溶溶。澹云红蕊中宵湿,尽借月华生彩色。 卢龙塞外玉为砂,鳷鹊鹳头金作翼。杨柳笼烟万缕寒,芙蓉濯露千茎出。 飞盖西园夜夜招,开尊北海年年客。年年夜夜美遨游,绝胜清光在九秋。 微茫锦渚烟初散,澰滟金塘波乱流。鹤笙未过缑山驭,凤管先吹弄玉楼。 吴女临风歌白纻,燕姬隔岸奏箜篌。别有深宫深似海,长年长照孤轮在。 葳蕤空自锁春风,玉辇何由望光采。沟畔虚劳红叶题,长门误托黄金贿。 千年灵药姮娥奔,七夕明河织女待。银蟾捣练影成空,乌鹊填桥云散彩。 人间天上两茫茫,秋月秋风总断肠。谁家思妇能安寝,若个征人不望乡。 可怜塞上眠沙漠,可怜闺里罢流黄。掩映画屏张孔雀,参差碧瓦甃鸳鸯。 此夜空房那忍归,此时玉箸一双啼。啼痕但渍香闺枕,缄书不到玉门西。 书寄刀头犹可待,梅发罗浮梦已迷。三五团圆难得久,二八盈亏当自守。 任教霜露冷沾衣,恨少清辉览盈手。手揽清辉独倚阑,屋梁斜照夜初残。 低徊更听关山月,魂断千山与万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今天的西安。
  • 东岭:指东方的山岭。
  • 河汉:古代传说中的天河和银河。
  • 长衢(qú):宽阔的大街。
  • 绮陌(qǐ mò):美丽的小路。
  • 青楼:高大华丽的楼阁。
  • 澹云(dàn yún):淡淡的云。
  • 红蕊:红色的花蕊。
  • 卢龙:古地名,今河北省东北部。
  • 鳷鹊(zhī què):传说中的神鸟。
  • 杨柳:一种柳树。
  • 芙蓉:一种水生花卉。
  • 飞盖: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
  • 北海:古代中国北方的海域。
  • 锦渚(jǐn zhǔ):美丽的湖岛。
  • 澰滟(liàn yàn):水波流动的样子。
  • 缑山:古地名,今河南省西南部。
  • 凤管:一种古代的乐器。
  • 吴女:古代吴国的女子。
  • 白纻(zhù):白色的丝织品。
  • 箜篌(kōng hóu):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 孤轮:独自行驶的车轮。
  • 葳蕤(wēi ruí):形容植物繁茂的样子。
  • 玉辇(niǎn):古代帝王乘坐的华丽车辇。
  • 姮娥(héng é):传说中的仙女。
  • 七夕:中国传统节日,又称为七夕情人节。
  • 银蟾:传说中的月亮中的玉兔。
  • 乌鹊:传说中的喜鹊。
  • 玉箸:用玉制成的筷子。
  • 张孔雀:展开孔雀屏风。
  • (zào):铺砌。
  • 鸳鸯:一种水鸟,古代用来比喻夫妻恩爱。
  • (jiān):封闭。
  • 罗浮:传说中的仙山。

翻译

明月篇 [明]李孙宸

长安的月亮,清澈地升起在皇宫的阙楼上。开始看到东方的山岭发出神秘的光辉,渐渐看见中天流动着美丽的景色。 孤寂的秋天里仰望着河汉,遥远的万里延伸在晴朗的天空上。宽阔的大街和美丽的小路上住着三千户人家,高大华丽的楼阁共有十二层。 淡淡的云朵稀稀落落,红色的花蕊泛着微光。淡淡的云和红色的花蕊在午夜时分湿润,借着月光展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 卢龙塞外的沙地变成了玉石,神鸟鳷鹊的头上嵌着金翅。杨柳笼罩着千丝万缕的寒雾,芙蓉在露水中绽放出千枝美丽的花朵。 飞盖在西园夜夜招待客人,北海的盛宴年年吸引着游客。年复一年,夜复一夜,美丽的游人在九秋中尽情欢畅。 微弱的锦渚烟雾渐渐散去,金塘的波浪泛起涟漪。鹤笙还未飞过缑山,凤管却已经在玉楼中奏响。 吴国的女子在风中歌唱着白色的丝织品,燕国的姬妾在对岸演奏着箜篌。别有一番深宫,深如大海,长年照耀着孤独的车轮。 植物繁茂的样子自然而然地阻挡了春风,华贵的玉辇又怎么能望见光彩。沟边虚度时光写满红叶,长门误将黄金当作贿赂。 千年的仙药姮娥奔走,七夕的明河等待织女的到来。银蟾捣练的影子最终成为空虚,乌鹊填满了桥上,云彩散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芒。 人间和天上一片茫茫,秋月和秋风总是让人心碎。谁家思念的女子能够安然入眠,征途上的人却无法不思乡。 可怜地在边塞上沉睡在沙漠中,可怜地在家中无法离开黄土。画屏上张开孔雀,碧瓦上铺满鸳鸯。 这个夜晚,怎么忍心离去,这个时刻,只有一双玉箸在啼哭。泪痕只能浸湿香闺的枕头,书信却无法送到西边的玉门。 书信寄出去还能等待回音,梅花发芽的罗浮山梦已经迷失。三五的团圆难以长久,二八的盈亏需要自己守护。 任由霜露冰冷沾湿衣衫,心中却怨少清辉触摸到手中。手揽清辉独自倚在栏杆上,屋梁斜照,夜色渐渐消退。 低头回首,只听到关山的月光,心魂在千山万山间断裂。

赏析

这首诗以明月为主题,描绘了古代长安城中的景色和人物,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情怀。诗人通过对月亮、风景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感悟和启迪。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