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居次和姜仲讱太史韵

禁城烟散暮天清,云汉哪堪怅望情。 十日似犹悬若木,重溟不为洗戈兵。 四郊几处驱耕犊,独客空斋听啭莺。 早晚桑林知应祷,甫田还拟赋如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斋居:清静的居所。次:次第,接连。姜仲讱:指古代传说中的姜太公和仲尼(孔子)。太史:古代官名,掌管历法的官员。韵:指韵律、音韵。 云汉:指天空。怅望:感慨。十日:指时间。悬若木:形容时间似乎停滞不前。重溟:浓雾。洗戈兵:指雨水洗净兵器。四郊:城市周围的四个方向。驱耕犊:指驱赶耕作的牛。斋:清静的居所。啭莺:鸟儿啼鸣声。桑林:桑树丛。祷:祈祷。甫田:初次耕种的田地。赋如京:写诗赋,如同在朝京一样。

翻译

住在清静的斋居里,接连思念起姜太公和孔子的风采。禁城里烟雾散去,傍晚的天空清澈明净,但天空和云彩怎能消解我心中的感慨呢。时间仿佛停滞不前,浓雾笼罩天空,雨水却无法洗净战士的兵器。过了十天,时间仿佛还停留在原地,浓雾未曾消散,无法洗净战士的兵器。城市周围的四个方向,有几处正在驱赶着耕作的牛,我独自一人在清静的斋居里,聆听着鸟儿啼鸣声。不论是早晨还是傍晚,我都知道应该祈祷,初次耕种的田地,我打算写诗赋,仿佛在朝京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斋居中的心境。诗人在清静的居所里,思念古代伟人姜太公和孔子的风采,同时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感慨。通过描写禁城烟散、天空清澈、浓雾未散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独白和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沉浮的思考和感慨。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