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后二日同黄士明韩绪仲二先生饮谢大行宅

落落乡心岁月徂,天涯犹得话枌榆。 杯怜过节仍烹艾,时为谈兵懒佩符。 云拥边尘黄不极,雨馀庭草绿初铺。 凭君共洒忧时泪,未儗湘潭屈左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枌榆(fén yú):古代一种树木,用于比喻友谊。 艾(ài):古代端午节时用来驱邪的植物。 佩符(pèi fú):古代士兵佩戴的符咒。 湘潭(xiāng tán):地名,指岳阳楼。

翻译

乡愁随着岁月流逝,即使在天涯海角也能谈心事。我们举杯庆祝端午节,仍然怀念过去的往事,却不再谈论战争,也不再佩戴护身符。云雾笼罩着边疆,黄土无边无际;雨水洗净了庭院,嫩绿的草地铺展开来。让我们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忧愁和泪水,不再像当年在湘潭岳阳楼那样受尽委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士人端阳节后相聚饮酒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展现了岁月流逝、友情长存的主题。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将古代士人的交流情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了那份深厚的情谊和对过往岁月的留恋。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