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铸生朝润之以诗为寿予因继其韵以遗之

岩松傲岁寒,枝干腾千尺。 男儿若稽古,功名垂竹帛。 我祖东丹王,施仁能善积。 我考文献公,清白遗四壁。 盛名流万世,馨香光赫赫。 余生叹不辰,西域十年客。 贫困志不渝,未肯忘平昔。 昔日出燕然,辰当摄提格。 鹑尾得凤毛,续后予无责。 汝知学不学,何啻云泥隔。 为山亏一篑,龙门空点额。 远袭周孔风,近追颜孟迹。 优游礼乐方,造次仁义宅。 继夜诵诗书,废时毋博弈。 勤惰分龙猪,三十成骨骼。 孜孜寝食废,安可忘朝夕。 行身谨而信,于礼顺而摭。 祥麟具五蹄,溟鹏全六翮。 为人备五常,奚忧仕与谪。 成功不自满,始知谦受益。 慎毋忘此诗,吾言真药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稽古:研究古代的事物。
  • 竹帛: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丝绸,这里指史书。
  • 东丹王:耶律楚材的祖先,辽朝的一位君主。
  • 文献公:耶律楚材的父亲,以清廉著称。
  • 馨香:芳香,比喻美好的名声。
  • 不辰:不逢时。
  • 摄提格:古代星象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特定的时间。
  • 鹑尾:星宿名,这里可能指时间或星象。
  • 凤毛:比喻珍贵稀少的人才。
  • 龙门:比喻高难的考试或选拔。
  • 点额:比喻考试不中。
  • 周孔:周公和孔子,古代的圣人。
  • 颜孟:颜回和孟子,古代的贤人。
  • 造次:匆忙,仓促。
  • 龙猪:比喻勤奋与懒惰的差别。
  • 五常:仁、义、礼、智、信,古代儒家提倡的五种道德规范。
  • 六翮:鸟的六根大羽毛,比喻人的才能。
  • 药石:药物和砭石,比喻有益的劝诫。

翻译

岩松在严冬中傲然挺立,枝干高耸入云。男儿如果能够研究古代,他的功名将会被记载在史册上。我的祖先东丹王,以仁德积善;我的父亲文献公,将清白留给了四面墙壁。他们的盛名流传万世,美好的名声光彩夺目。我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在西域做了十年的客人。尽管贫困,我的志向未曾改变,不肯忘记过去的志向。过去我离开燕然,正值摄提格之时。鹑尾星下,得到了珍贵的人才,我的责任得以继承。你知道学习与不学习的差别,何止是云泥之别。为了攀登高山,却因一篑之差而失败,龙门考试未中,空留遗憾。远学周公孔子的风范,近追颜回孟子的足迹。在礼乐中悠然自得,匆忙中也遵循仁义。勤奋与懒惰的差别如同龙与猪,三十岁时已形成骨骼。孜孜不倦,废寝忘食,怎能忘记朝夕的努力。行为谨慎而诚信,在礼仪中顺从而不拘泥。祥麟拥有五蹄,溟鹏展翅六翮。作为人,要具备五常,何必担忧仕途的升降。成功后不自满,才知道谦虚的好处。千万不要忘记这首诗,我的话如同真正的药石,能治病救人。

赏析

这首诗是耶律楚材为其子铸的生日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儿子的期望和教诲。耶律楚材通过回顾家族的历史和自己的经历,强调了学习、勤奋、仁义和谦虚的重要性。他希望儿子能够继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典故,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厚望。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

金元间义州弘政人,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族。耶律履子。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金末辟为左右司员外郎。元太祖定燕,召见,处之左右。呼为长髯人(蒙语:吾图撒合里),每征讨,必命之卜。太宗即位,命为主管汉人文书之必阇赤,汉称中书令,事无巨细,皆先白之。定君臣礼仪;反对以汉地为牧场之议,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建立赋税制度;请军民分治,州县长吏治民事,万户府理军政,课税所管钱谷。太宗五年入汴时,请废“攻城不降,矢石一发即屠城”之制。九年,定以经义、词赋、策论取士之制。乃马真后称制时,渐失信任,抑郁而死。卒谥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 7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