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龙池水

浊泾一斛几半区,白田一沃成膏腴。 汾水流源亦不殊,循崖挟阜不可渠。 姑射山高草木敷,精英四散清流疏。 清流溉田田即癯,耕犍啬夫疲粪车。 陈蕃一室还扫除,渊明亦复新其庐。 伯夷柳惠圣之徒,其源逼窄其流污。 春日秋霜与化俎,何当得此辅唐虞。 中行未易良可吁,晋人努力无为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浊泾(jīng):指浑浊的泾水。
  • (hú):古代容量单位,一斛等于十斗。
  • 白田:指未经耕作的田地。
  • 膏腴(yú):肥沃的土地。
  • 汾水:河流名,位于山西省。
  • 循崖挟阜:沿着山崖,夹带着土石。
  • 姑射山:山名,位于山西省。
  • 草木敷:草木茂盛。
  • 清流疏:清澈的水流稀疏。
  • 溉田:灌溉田地。
  • 田即癯(qú):田地立刻变得贫瘠。
  • 耕犍(qiān):耕牛。
  • 啬夫:古代管理农事的官吏。
  • 疲粪车:疲惫的运粪车。
  • 陈蕃:东汉时期的名士。
  • 一室还扫除:指陈蕃专心治学,不问世事。
  • 渊明:即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诗人。
  • 新其庐:重新修缮他的茅屋。
  • 伯夷柳惠:古代的贤人,以清高著称。
  • 圣之徒:指追求圣人之道的人。
  • 其源逼窄:他们的思想源头狭隘。
  • 其流污:他们的行为受到污染。
  • 春日秋霜:比喻时间的变迁。
  • 与化俎(zǔ):与祭祀用的俎(古代的一种礼器)相比。
  • 辅唐虞:辅佐尧舜这样的圣明君主。
  • 中行未易:中庸之道不易实行。
  • 良可吁(xū):实在令人叹息。
  • 晋人:指山西一带的人。
  • 努力无为迂:努力而不做迂腐之事。

翻译

浑浊的泾水一斛几乎占据了一半的区域,白田一旦灌溉就变成了肥沃之地。汾水的源头也并无不同,沿着山崖夹带着土石,却无法开渠灌溉。姑射山高耸,草木茂盛,清澈的水流稀疏。清澈的水流灌溉田地,田地立刻变得贫瘠,耕牛和农官疲惫地推着粪车。陈蕃专心治学,不问世事,陶渊明也重新修缮了他的茅屋。伯夷和柳惠这样的圣人,他们的思想源头狭隘,行为受到污染。时间的变迁与祭祀用的俎相比,何时能得到这样的辅佐来辅佐尧舜这样的圣明君主。中庸之道不易实行,实在令人叹息,山西的人们努力而不做迂腐之事。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泾水、汾水、姑射山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陈蕃、陶渊明等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诗中,“浊泾”、“白田”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土地的贫瘠与肥沃,而“姑射山高草木敷”则展现了自然的壮丽。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作者表达了对清高、中庸之道的推崇,以及对现实社会中人们行为的批判。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

姚公枢

枢字公茂,号雪斋,营州柳城人。后迁洛阳。少笃于学,自期甚高。宋内翰九嘉识其有王佐略。岁壬辰,杨中书惟中与偕觐元太宗,为燕京行台郎中,未几辞去。岁庚戌,元世祖召居潜邸。中统元年,拜东平宣抚使。明年,召拜太子太师,辞不受,改大司农。四年,拜中书左丞。至元五年,出佥河南行省。十年,拜昭文馆大学士,详定礼仪事。十三年,拜翰林学士承旨。十七年薨,年七十八。元贞二年,赠荣禄大夫、少师。至大三年,追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封鲁国公,谥文献。初,雪斋与惟中从太子阔出南征,军中得名儒赵复,始得程朱之书。后弃官携家来辉,中堂龛孔子容,旁垂周、两程、张、邵、司马六君子像,读书其间。自板诸经,散之四方。时河内许衡平仲、广平窦默汉卿并在卫。雪斋时过汉卿茅斋,而平仲亦特造苏门,尽室相依以居,三人互相讲习,而北方之学者始闻进学之序焉。许参政有壬曰:皇元启运,道复隆古,倡而鸣者为雪斋姚公。盖宋、金之际,兵燹频仍,版帙散亡殆尽,独首唱经学,阐明斯道,厥后名儒接踵而出,气运昌隆,文章尔雅,推回澜障川之功,论者谓文献公不在禹下云。 ► 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