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士马德正此山中

· 黄玠
乡里马少游,神仙葛稚川。 结庐此山中,手披白云篇。 药草满畦埒,松枝为屋椽。 饥食夫容砂,渴饮枸杞泉。 宁与尘事疏,勿贻俗子怜。 借问此何山,但笑终不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医士:医生。
  • 马德正:人名,可能是诗中的医生。
  • 黄玠:元代诗人。
  • 乡里:同乡。
  • 马少游:人名,可能是诗中的另一个人物。
  • 葛稚川:即葛洪,东晋时期的著名道士、炼丹家、医学家。
  • 结庐:建造简陋的房屋。
  • 手披:亲手翻阅。
  • 白云篇:可能指道家的经典或诗文。
  • 药草:用于医疗的植物。
  • 畦埒:田地的边界。
  • 松枝为屋椽:用松树枝作为房屋的椽子。
  • 夫容砂:一种药物,具体不详。
  • 枸杞泉:可能指含有枸杞的水源。
  • 尘事:世俗的事务。
  • 俗子:世俗之人。
  • :留给。
  • 何山:哪座山。

翻译

在山中居住的医生马德正, 如同同乡的马少游和神仙葛洪。 在这山中建造了简陋的房屋, 亲手翻阅着道家的经典《白云篇》。 田地边上种满了各种药草, 用松树枝作为房屋的椽子。 饿了就吃夫容砂,渴了就喝枸杞泉。 宁愿远离尘世的纷扰, 也不愿让世俗之人感到怜悯。 有人问这是哪座山, 我只是微笑,始终不发一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医生,他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专心研究医药和道家经典。诗中通过对比马少游和葛洪,强调了主人公的超凡脱俗和对世俗的疏离。诗人通过对山中药草、松枝屋椽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简朴而自足的生活方式。结尾的“但笑终不言”则透露出主人公对世俗的不屑和对隐居生活的满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

黄玠

元庆元定海人,字伯成,号弁山小隐。黄震曾孙。幼励志操,不随世俗,躬行力践,以圣贤自期。隐居教授,孝养双亲。晚年乐吴兴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