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愤一章和梦庵韵
杨子哭停云,历数死生友。
首哭台州帅,再哭江州守。
三哭天水头,四哭淮涡口。
五哭六哭馀,英风复何有?
确山截骂舌,宛湖沈斫首。
嗟嗟徇国臣,培养百年久。
猛去晋终背,彧死魏何咎?
而况鸣吠才,蠢蠢小鸡狗。
弋鸿羽既怯,钓鱼饵滋诱。
根拨那望实,蒂分尚怀藕。
珠雀既失弹,火鼠重被垢。
长包中土心,相诧模棱手。
外壶宜倒戈,中薄肯敝笱。
祝宗祈未死,循墙骇还走。
长涕未上书,穷辞空还酒。
惊见梦庵诗,一首洒百丑。
大义揭日月,孤忠悬畎亩。
乱厌出下泉,厄极还易□。
怀君郭泰交,夜柈饤春韭。
和君孤愤章,浇致酒一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孤愤:孤独中的愤怒或悲愤。
- 梦庵: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道。
- 杨子:指诗人自己,杨维桢。
- 哭:哀悼。
- 台州帅、江州守、天水头、淮涡口:指不同地方的官员或将领。
- 英风:英勇的风范。
- 确山、宛湖:地名。
- 截骂舌、沈斫首:形容激烈的抗争和牺牲。
- 嗟嗟:叹息声。
- 徇国臣:为国家而牺牲的臣子。
- 猛、彧:人名,可能指历史上的英雄或忠臣。
- 鸣吠才:指无能或卑微的人。
- 弋鸿羽、钓鱼饵:比喻被诱捕或陷害。
- 根拨、蒂分:比喻事物的根本被破坏。
- 珠雀、火鼠:比喻珍贵或勇敢的事物受到损害。
- 长包、相诧:形容内心的坚持和对外界的惊讶。
- 外壶、中薄:比喻外表和内在的矛盾。
- 祝宗、循墙:指宗教或仪式中的角色和行为。
- 长涕、穷辞:形容极度的悲伤和无力的言辞。
- 梦庵诗:指梦庵所写的诗。
- 大义、孤忠:指高尚的道德和忠诚。
- 乱厌、厄极:形容时局的混乱和个人的困境。
- 郭泰交、夜柈:人名和器物名,可能指与梦庵的交往和共餐。
- 孤愤章:指这首诗。
翻译
杨维桢在孤独中愤怒地写下这首诗,以回应梦庵的诗韵。他哀悼了多位已故的朋友和同道,包括台州的统帅、江州的守将、天水的首领和淮涡口的将领。他感叹这些英勇的人物已经不复存在。他描述了确山和宛湖的激烈斗争,以及为国家牺牲的臣子。他质疑那些背叛和无能的人,比喻他们如同被诱捕的鸟和鱼,根本被破坏,珍贵的事物受到损害。他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坚持和对时局的失望,感叹自己的无力。最后,他提到梦庵的诗,认为它揭示了高尚的道德和忠诚,尽管时局混乱,但仍有希望。他回忆与梦庵的交往,并以此诗表达自己的孤愤。
赏析
这首诗是杨维桢对时局和个人遭遇的深刻反思。通过哀悼已故的朋友和同道,诗人表达了对英勇和忠诚的怀念,以及对背叛和无能的愤怒。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弋鸿羽”、“钓鱼饵”等,生动地描绘了被陷害和破坏的情景。诗人的语言充满了悲愤和无力感,但同时也透露出对高尚道德和忠诚的坚持。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广阔,展现了诗人在乱世中的孤独和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