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诏有感

近报相臣亲奉诏,吾皇今是中兴年。 江东邺下无三日,岭北湖南共一天。 诸葛出师机未失,子仪见虏信应坚。 老臣欲借食前箸,愿与君王策万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hào):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 相臣:指宰相或重要的大臣。
  • 中兴:指国家由衰落而复兴。
  • 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今江苏一带。
  • 邺下:古代地名,今河北省临漳县一带,此处指北方。
  • 三日:比喻时间短暂。
  • 岭北:指五岭以北,即今湖南、江西一带。
  • 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智谋著称。
  • 出师:指出征或出兵。
  • 子仪:指郭子仪,唐朝名将,以平定安史之乱著称。
  • 见虏:被俘虏。
  • :确实,可靠。
  • (zhù):筷子。
  • :计划,策略。

翻译

最近听说宰相亲自接到了皇帝的诏令,我们的国家现在正处在复兴的时期。江东和邺下虽然相隔不远,但时间紧迫,岭北和湖南则同属一片天空。诸葛亮出征时机把握得当,郭子仪被俘后依然忠诚可靠。我这个老臣也想借用吃饭时的筷子,希望能为君王策划一个万全之策。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复兴的期望和对策士角色的自许。诗中通过对比江东与邺下、岭北与湖南的地理位置,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性和空间的统一性。同时,通过提及诸葛亮和郭子仪的历史典故,展现了作者对智谋和忠诚的推崇。最后,作者以借箸代筹的比喻,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出谋划策的决心和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个人使命的坚定信念。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