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菊坡汪判丞

襟期坡上菊,禀得一天秋。 德述须银管,诗吟耸玉楼。 不关心富贵,爱隐迹林丘。 只恐符商梦,桃源莫可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襟期:抱负,志向。
  • 禀得:承受,获得。
  • 德述:道德的阐述。
  • 银管:指精美的书写工具。
  • 耸玉楼:形容诗文高雅,如同耸立的玉楼。
  • 隐迹:隐居,隐退。
  • 林丘:山林,指隐居之地。
  • 符商梦:指官职的任命,源自商朝的符命制度。
  • 桃源:指理想中的隐居之地,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翻译

志向如同山坡上的菊花,承受着秋天的气息。 道德的阐述需要精美的笔墨,诗文高雅如同耸立的玉楼。 不关心世俗的富贵,喜爱隐居在山林之中。 只怕官职的任命会打破梦境,理想的桃源之地将无法停留。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富贵的淡漠。诗中,“襟期坡上菊”以菊花象征高洁的志向,“禀得一天秋”则进一步以秋天的气息来比喻这种志向的成熟与深沉。后句通过对“德述”和“诗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结尾的“桃源莫可留”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未来可能变化的忧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杨公远

元徽州歙县人,字叔明,号野趣。工诗善画。有《野趣有声画》。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