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春

钟离春,臼头深目凹鼻唇,皮肤若烟面如尘。手有五色之綵线,为君补衮成天文。 渐台之君荒且忮,明朝夷台作平地。太子择日正储位,钟离在宫齐国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钟离春:战国时期齐国无盐(今山东东平)人,相传她是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但很有才华。
  • 臼头深目:形容头大如臼,眼睛深陷。臼(jiù),舂米的器具。
  • 凹鼻唇:鼻梁凹陷,嘴唇不齐。
  • 皮肤若烟:形容皮肤颜色暗淡,如同烟熏。
  • 面如尘:面色灰暗,如同蒙尘。
  • 五色之綵线:五彩的丝线。綵(cǎi),彩色丝织品。
  • 补衮:指补缀衮服,古代帝王或高官的礼服。这里比喻辅佐君王,修补政治上的缺失。
  • 天文:指天象,比喻国家的政治秩序和礼仪制度。
  • 渐台之君:指齐宣王,因其在渐台(齐国宫殿中的一处高台)上荒淫无度而得名。
  • 荒且忮:荒淫而且嫉妒。忮(zhì),嫉妒。
  • 夷台:平毁高台。
  • 太子:指齐宣王的儿子,后来的齐威王。
  • 正储位:确定太子的地位。
  • 钟离在宫:指钟离春在宫中辅佐。
  • 齐国治:齐国得到治理,政治清明。

翻译

钟离春,头大如臼,眼睛深陷,鼻梁凹陷,嘴唇不齐,皮肤暗淡如同烟熏,面色灰暗如蒙尘。她手中有五彩的丝线,为君王补缀衮服,使之成为国家的政治秩序和礼仪制度。

渐台上的君王荒淫且嫉妒,明天就要将高台平毁。太子被选定日子正式确立储君地位,钟离春在宫中辅佐,齐国因此得到治理。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钟离春的外貌和才能,展现了她虽然相貌丑陋,但才华横溢,能够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形象。诗中“手有五色之綵线,为君补衮成天文”一句,巧妙地将钟离春的才能与补缀衮服的行为相比,暗示她对国家政治的贡献。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比渐台之君的荒淫与钟离春的辅政,强调了贤才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表达了对钟离春这类贤才的赞美和对荒淫无道君主的批判。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