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钟山进士歌
睛如猫,须如茅,乌靴白简鸭色袍。元是钟山老馗唐进士,感君之赐何以酬君劳。
虽生不得禄,誓死为鬼豪。老馗血食岂敢饕,宫中饱食有祅耗,擘而啖之如啖螯。
乌乎若人使立朝,殿前秉笏山动摇。衔花有大耗,窃笛有大祅,肯使白昼见之而不枭。
尔祅尔耗,根深蒂牢。君王养之,既吝且骄。跳河蹴陇,翻天之杓。
乌乎老馗胡可招,乌乎老馗胡可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简: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白色笏板。
- 老馗:即钟馗,中国民间传说中的捉鬼神。
- 血食:指祭祀时供奉的牲肉。
- 祅耗:指宫中的妖邪和耗费。
- 擘(bāi):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 啖(dàn):吃。
- 螯(áo):螃蟹等节肢动物的变形的第一对脚,形状像钳子。
- 秉笏:手持笏板,指官员上朝时的姿态。
- 衔花:指妖邪的象征。
- 窃笛:指妖邪的行为。
- 枭(xiāo):指斩首示众。
- 蒂牢:比喻根基深厚,难以动摇。
- 吝:吝啬,小气。
- 骄:骄傲,自大。
- 蹴(cù):踢。
- 杓(sháo):古代测量时间的器具,这里比喻控制或影响。
翻译
他的眼睛像猫一样明亮,胡须像茅草一样粗硬,穿着黑色的靴子,手持白色的笏板,身着鸭蛋色的袍子。原来他是钟山的老馗,唐朝的进士,感激君王的赏赐,如何报答君王的恩情。 虽然生前未能得到官禄,但誓言死后成为鬼中的英雄。老馗接受祭祀的牲肉,怎敢贪吃,宫中已有妖邪和浪费,他将它们分开吃掉,就像吃螃蟹一样。 啊,如果这个人能在朝廷中站立,手持笏板在殿前,山也会为之动摇。有衔花的妖邪,有窃笛的妖怪,怎能容忍它们在光天化日之下而不被斩首。 这些妖邪和耗费,根基深厚,难以动摇。君王养着它们,既吝啬又骄傲。它们跳过河流,踢过田野,控制着整个世界。 啊,老馗怎能被召唤,啊,老馗怎能被召唤。
赏析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钟馗的形象和他对君王的忠诚,以及他对宫中妖邪的憎恶,表达了作者对正义和忠诚的赞美,以及对腐败和邪恶的批判。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如将老馗的眼睛比作猫眼,胡须比作茅草,以及将妖邪的行为比作衔花和窃笛,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悲壮的气息,老馗虽然生前未能得到官禄,但誓死为鬼豪,体现了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强烈,是一首优秀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