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

客从长安来,色沮气不伸。 问之何因尔,憔悴居贱贫。 忠诚照肝膈,文彩动词臣。 二者苟有一,亦足售其身。 后前莫推挽,坎坷秋复春。 尝欲仗一剑,万里清风尘。 从军亦云乐,神武知何人。 又欲挟一策,强国活斯民。 夜叉守天关,帝所高难陈。 安能举进士,得失咸悲辛。 十年一主簿,鞭箠还吟呻。 安能罔市利,狙诈忘吾真。 所得虽倍蓰,愧汗沾衣巾。 闻说商洛间,山深风俗淳。 自计亦已熟,抱书归隐沦。 穷年读经史,志一疑于神。 天道有反正,岂曰长邅迍。 诸君勋业了,我道亦精纯。 礼仪稽在昔,政化持平均。 出山应未晚,日月明昌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色沮(jǔ):面色沮丧。
  • 肝膈(gé):比喻内心深处。
  • 词臣:指文学侍从之臣,如翰林之类。
  • 推挽:推举提拔。
  • 坎坷(kǎn kě):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和不顺利。
  • 神武:指英明神武的君主。
  • 夜叉:佛教中的恶鬼,比喻凶恶的守卫。
  • 天关:天门,比喻朝廷的重要职位或决策中心。
  • 进士:科举时代的一种称号,指通过殿试的士人。
  • 主簿:古代官职名,负责文书工作。
  • 鞭箠(chuí):鞭打,比喻辛苦劳作。
  • 狙诈:狡猾欺诈。
  • 倍蓰(xǐ):数倍。
  • 邅迍(zhān zhūn):困顿,不顺利。

翻译

客人从长安来,面色沮丧,气息不畅。问他为何如此,他说是因为长期处于贫贱之中,生活憔悴。他的忠诚照亮了内心,文采也足以感动文学侍从之臣。如果这两者中有一项能够得到认可,也足以让他有所作为。但前后无人推举提拔,他在坎坷中度过了春秋。他曾想依靠一把剑,去万里之外清除风尘。从军也是一种乐趣,但不知英明神武的君主在哪里。他又想提出一项策略,强国富民。但夜叉守卫着天关,高难陈的帝所难以接近。怎能通过进士考试,得失都令人悲辛。十年如一日地担任主簿,辛苦劳作中还吟咏。怎能被狡猾欺诈所迷惑,忘记了自己的真实。虽然所得是数倍,但愧汗沾湿了衣巾。听说商洛之间,山深风俗淳朴。自己也已经考虑成熟,抱着书本归隐。整年读经史,意志坚定如神。天道终有反正之时,岂会永远困顿。诸位已经完成了勋业,我的道也精纯。礼仪考察古代,政治化持平均。出山应该不会太晚,日月明昌之时。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的忠诚和文采,以及在官场上的不得志,展现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从军和提出强国策略的向往,但这些都因为现实的阻碍而无法实现。最终,作者选择了归隐,希望通过读书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杨弘道

元淄川人,字叔能,号素庵。气高古,不事举业,磊落有大志。文章极自得之趣。有《小亨集》。 ► 2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