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渔

年来懒问是和非,谩向沧浪理钓矶。 折取绿荷充蒻笠,收将红芰缉蓑衣。 秋风莼菜鲈堪脍,春水桃花鳜正肥。 身逐烟波逃世虑,沙鸥汀鹭共忘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màn):随意,漫不经心。
  • 沧浪:指江河湖海。
  • 钓矶:钓鱼时坐的石头。
  • 蒻笠(ruò lì):用蒻竹叶制成的帽子,用来遮阳挡雨。
  • 红芰(jì):红色的菱角。
  • (qī):缝制。
  • 莼菜(chún cài):一种水生植物,可食用。
  • (lú):一种鱼,肉质鲜美。
  • (kuài):细切的鱼肉。
  • 桃花鳜(guì):一种鱼,春季桃花盛开时最为肥美。
  • 世虑:世俗的忧虑。
  • 忘机:忘却机巧之心,指心境宁静,不存世俗的机巧和算计。

翻译

近年来我懒得过问世间的对错,随意地在江河湖海旁整理我的钓鱼石。 折下绿色的荷叶当作遮阳的蒻笠,收集红色的菱角来缝制蓑衣。 秋风吹过,莼菜和鲈鱼正适合做成美味的脍,春水荡漾,桃花盛开时鳜鱼正是肥美。 我追逐着烟波逃离世俗的忧虑,与沙鸥和汀鹭一起,忘却了人间的机巧。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渔隐生活图景。诗人通过“懒问是和非”、“谩向沧浪理钓矶”等句,表达了对纷扰世界的疏离感,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绿荷充蒻笠”、“红芰缉蓑衣”等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简朴而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结尾的“身逐烟波逃世虑,沙鸥汀鹭共忘机”更是深化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自由的无限向往。

杨公远

元徽州歙县人,字叔明,号野趣。工诗善画。有《野趣有声画》。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