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虚谷太博狂吟十诗韵书怀并呈太博

一生不把两眉愁,厌听瓢声笑许由。 愿荷锄来翻畎亩,懒携刺去谒公侯。 酒倾明月清风夜,诗琢空山落木秋。 坎止流行俱莫问,自然霜雪未蒙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瓢声:指许由洗耳时,瓢中水声,比喻隐士清高的生活。
  • 许由:古代传说中的隐士,因不愿做官而洗耳。
  • 荷锄:扛着锄头,指务农。
  • 畎亩:田间,田地。
  • 携刺:带着名帖,指拜访权贵。
  • :拜访。
  • 公侯:指高官显贵。
  • 坎止流行:比喻人生的起伏不定,顺其自然。

翻译

我一生从未让双眉紧锁,愁容满面,我厌倦了听那些隐士清高的生活,笑着许由洗耳的故事。我愿意扛着锄头来到田间,懒得带着名帖去拜访那些高官显贵。在明月清风的夜晚,我倾倒美酒,在空山落木的秋天,我琢磨着诗句。人生的起伏不定,顺其自然,我不会去问,因为自然的霜雪还未降临到我的头上。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权贵的淡漠。诗中,“一生不把两眉愁”展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而“厌听瓢声笑许由”则进一步以许由的典故,表明自己对隐士生活的理解与态度。后句通过“荷锄”与“懒携刺”的对比,强调了诗人宁愿务农也不愿谒见权贵的决心。结尾的“坎止流行俱莫问,自然霜雪未蒙头”则体现了诗人顺应自然,不问世事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自由的理想。

杨公远

元徽州歙县人,字叔明,号野趣。工诗善画。有《野趣有声画》。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