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绮琴歌

罗浮四月春泉决,流出千溪万溪雪。 丰湖浩渺连空天,鸳鸯鸂鶒纷明灭。 主人汉代执金吾,归筑楼台半在湖。 桂棹湖南邀宋玉,银筝湖北奏罗敷。 顾谓双鬟陈绿绮,一时宾客皆倾耳。 言是中书邝子琴,珠徽如月寒光起。 梅花千片断龙鳞,沉香一节烧鸾尾。 制自唐朝武德年,隐隐金书御玺连。 毅皇亲向宫中选,赐与刘卿世世传。 中书乃自刘家得,似捧乌号泪沾臆。 珍重君王手泽馀,大弦小弦日拂拭。 时飞纤指理南风,彷佛重华见颜色。 自从朔骑围三城,中书奉使归筹兵。 日与元戎亲矢石,时将彩笔作戈旌。 双阙恨屯回纥马,六龙愁在亚夫营。 城陷中书义不辱,抱琴西向苍梧哭。 稽康既绝太平引,伯喈亦断清溪曲。 一缕肠萦寡女丝,三年血变钟山玉。 可怜此琴遂流落,龙唇凤嗉归沙漠。 蔡女胡笳相惨凄,王昭琵琶共萧索。 叹君高义赎兹琴,黄金如山难比心。 我友忠魂今有托,先朝法物不同沉。 我昔山东见翔凤,念是威皇手所弄。 复从太尝见赐琴,一朝开元旧供奉。 背有崇祯玉玺留,五声亡角悲民流。 太尝为我一挥手,呼天抢地愁复愁。 君是当年侍从者,出入尝陪八骏马。 十三官拜羽林郎,二十战酣涿鹿野。 一自龙髯不及攀,丰湖一曲遂栖閒。 乐器不同微子抱,淋铃难见上皇还。 此琴宝惜宜加厚,列朝恩在宫商间。 安得翔凤入君手,更召太尝至窗牖。 一奏当令白鹄翔,再弹会见神龙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罗浮:传说中的仙山名,位于海上。
鸳鸯鸂鶒:各种水鸟的名称。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
罗敷:传说中的美女名。
中书邝子琴:指当时的官职和人名。
龙鳞:龙的鳞片。
鸾尾:凤凰的尾巴。
唐朝武德年:指唐朝武德年间。
金书御玺:皇帝的金印。
元戎:指蒙古人。
回纥:古代民族名。
亚夫:地名。
苍梧:地名。
稽康: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名。
伯喈: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名。
钟山玉:传说中的一种玉石。
龙唇凤嗉:指珍贵的乐器。
蔡女:传说中的美女名。
王昭:传说中的美女名。
黄金如山:比喻极其珍贵。
翔凤:传说中的凤凰。
太尝:指唐太宗李世民。
开元:唐玄宗年号。
崇祯:明朝末代皇帝。
五声亡角:指音乐的五声音阶。
羽林郎:古代宫廷侍卫。
涿鹿野:地名。
微子: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名。
上皇:前任皇帝。
白鹄:传说中的神鸟。
神龙:传说中的神兽。

翻译

绿绮琴歌

罗浮仙山四月春天,泉水从山间流淌,像千条万条白色细细的溪流。湖水辽阔浩渺,与苍天相连,水面上鸳鸯、鸂鶒时隐时现,闪烁着明亮的光芒。

主人手持着汉代的金吾之印,建起楼台半在湖中。桂木制成的船在湖南等待着宋玉的到来,银制的筝在湖北奏响罗敷的歌声。

主人称呼双鬟的女子为陈绿绮,一时间所有宾客都聚精会神地倾听。说起这把琴,是中书官员邝子琴所制,琴身上的珍珠装饰闪烁着寒光,如同皎洁的月光一般。

琴身雕刻着梅花图案,仿佛千片梅花瓣组成的龙鳞,琴柄上一节沉香木雕刻着凤凰的尾巴。这把琴是唐朝武德年间制作的,上面隐隐约约刻有金色的御玺。

当年毅然决定将这把琴赐予刘卿,世世代代传承。中书官员从刘家得到这把琴时,仿佛捧着一颗乌鸦的心,泪水模糊了双眼。

这把琴受到君王的珍视,每天都有人擦拭琴弦,时而用纤细的手指调理琴弦,仿佛琴身重华显现出了色彩。

自从北方的边城被敌军围困,中书官员奉命回去筹备战争。白天与敌人交战,晚上则拿起彩笔写战报。双方城池被攻破,中书官员义不辱命,抱着琴向西望,痛哭苍梧。

太平逐渐消失,清溪的曲水也不再流淌。一缕思念缠绕着寡妇的心弦,三年的战乱让钟山玉也变得血色斑斓。

可怜的琴被遗弃流落,如同龙凤之音消失在沙漠中。蔡女和胡笳一起悲伤凄凉,王昭和琵琶一同凄凉萧索。

唏嘘君子高尚的品德赎回这把琴,黄金堆积如山也难以比拟其珍贵。我的忠魂如今寄托在这琴上,前朝的法物已不再沉寂。

我曾在山东见过翔凤,想起那是威严的皇帝所驾驭的。后来又从太尝那里得到一把琴,一时间开元年间的供奉又浮现在眼前。

背上还背负着崇祯皇帝的玉玺,五声音阶的音乐已经消失,悲伤之音在人民中流传。太尝曾为我挥手,呼天抢地,愁苦重重。

你是当年的侍从,曾陪同皇帝出入,十三岁时被封为羽林郎,二十岁时在涿鹿野上英勇作战。从此再也没有见到龙髯,只是在丰湖边上安静地栖息。

你的乐器与微子的不同,淋铃的声音再也无法见到上皇的归来。这把琴珍贵无比,应当更加珍惜,列朝的恩宠就在宫廷之间。

如果能够让翔凤降临到你手中,再次召唤太尝到窗前。一曲奏响,白鹄将会翱翔,再次弹奏,神龙将会咆哮。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关于一把名为绿绮琴的珍贵乐器的传奇故事。琴的制作历史悠久,承载着历代君王的恩宠和忠臣的忠诚。诗中通过琴的流落、珍贵、赠予、传承等情节,展现了琴的价值和历史渊源。琴的命运与历史人物的命运相互交织,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珍视和怀念。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和价值的思考和赞美。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