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堂儿
我年五十四,四次举儿子。
阿增十九龄,志业总可喜。
岂不恸其夭,谓有堂儿恃。
应元与祖授,孩殇且勿齿。
仁者必有后,古贤范世语。
我讵敢为恶,堂儿竟童死。
失明固可讥,不忧亦去理。
悲哉呜咽声,惧成不孝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堂儿:指儿子
阿增:儿子的名字
恸:悲伤哭泣
夭:夭折,早逝
堂儿恃:依赖儿子
应元:应该
孩殇:儿童夭折
勿齿:不可责备
贤范:贤人的楷模
讵:何以
童死:儿童死亡
失明:指自己的过失
讥:责备
不忧亦去理:不悲伤也无法解决问题
呜咽:哀号
不孝:不孝顺
翻译
哭儿子
我今年五十四岁,四次举办儿子的丧礼。
阿增十九岁,有着令人欣喜的志向和事业。
怎能不为他夭折而悲伤,原本可以依赖他的。
应该是我和祖辈传授的,孩子夭折也不应该受到责备。
有仁德的人必然会有后代,古代贤人的言论也是如此。
我怎么敢做坏事,结果儿子竟然夭折。
自己的过失固然可以被责备,但不悲伤也无法解决问题。
悲哉,哀号声音传出,担心成为不孝子。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子夭折的悲痛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身责任的思考和内疚之情。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儿子的爱和依赖,以及对自己的责任和过失的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家庭和责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