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丘使君顷得稍迁报有飘然之思焉诗以别之

襄阳紫陌散铜鞮,为报山公征马嘶。 漫说儿童歌正好,谁知父老望中迷。 花明野戍迎前浦,雾隐春帆走绿堤。 惆怅无因共攀卧,离魂飞度武陵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襄阳:古地名,今湖北襄阳一带。紫陌:指襄阳城内的道路。铜鞮(tóng dī):古代一种用铜制成的马具。山公:指山中的神灵。征马嘶:指马在山中奔跑的声音。漫说:随便说。儿童歌:指儿童的歌声。父老:指年长者。迷:迷失。野戍:边防的军营。前浦:前面的江边。春帆:春天的帆船。绿堤:绿色的堤岸。惆怅:忧愁。攀卧:攀附而躺卧。离魂:离开的魂魄。武陵:古地名,今湖南一带。

翻译

在襄阳的紫色街道上,散落着古老的铜制马具,为了向山中的神灵报告,马儿在山间奔跑发出嘶鸣声。人们说着儿童的歌谣,觉得正好,却不知道年长者们的眼中却迷失了方向。鲜花盛开,野戍迎接着江边的春天,雾气笼罩下,春天的帆船在绿色的堤岸上飘然而过。心情忧郁,却无法找到共同依偎的理由,离开的灵魂飘飞过武陵的西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忧郁的画面,通过描写襄阳的景色和人们的心情,展现了离别时的无奈和忧伤。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将人们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深深的思念和离愁。

林大春

明广东潮阳人,字邦阳,一字井丹。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累官浙江提学副使,致高拱私党于法,为言官论劾,罢官。有《井丹集》。 ► 6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