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郭舜举行人

钱塘挥袂忽三秋,羡汝名成四国游。 仗节恩新逢圣主,分庭礼自抗王侯。 南随越鸟湖山远,东望秦松岱岳幽。 我亦昔曾陪汉使,壮心今已负名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钱塘(qián táng):古代地名,今浙江杭州一带。
  • 挥袂(huī mèi):挥动衣袖,形容离别的悲伤。
  • 四国:指东晋时期的东晋、前赵、前燕、前秦四国。
  • 仗节(zhàng jié):坚守节操。
  • 圣主:指有仁德的君主。
  • 分庭:指在宴会上分开庭院,礼节有别。
  • :抵抗。
  • 王侯:指王公贵族。
  • 越鸟:指越国的鸟,这里指越地的景色。
  • 湖山:湖泊和山川。
  • 秦松:指秦岭的松树。
  • 岱岳(dài yuè):泰山和嵩山,泰山在东,嵩山在西,泰山又称岱山,嵩山又称岳山。
  • 名流:指有名望的人。

翻译

寄给郭舜举行人

钱塘挥动衣袖,转眼间已是三个秋天,羡慕你名声显赫,游历四国。我依仗着忠节,得到新的恩宠,见到了仁德的君主,受到了王侯们的礼遇。向南随着越国的鸟儿,远眺湖山,向东眺望秦岭的松树和岱岳的幽深。我也曾经随汉使一同往来,曾经壮志豪情,如今却已经沦为普通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羡慕之情,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追求和对过往的怀念。通过对钱塘、四国、圣主、王侯等词语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向往和感慨。整体氛围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古代士人的风采和情怀。

林大春

明广东潮阳人,字邦阳,一字井丹。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累官浙江提学副使,致高拱私党于法,为言官论劾,罢官。有《井丹集》。 ► 6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