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

我亲疾痛馀,颐养少甘毳。 手足苦不仁,扶持赖两弟。 为国弃庭闱,此行伤进锐。 七尺遂许人,天年不遑计。 远惭狗屠者,好勇诚吾蔽。 亲日既苦短,喜惧心徒系。 豪杰贵先人,奋扬在乘势。 利剑苟在掌,即可操宰制。 获报君父雠,于孝乃不细。 努力赴戎行,介胄不挥涕。 上天悯苦心,所希锡智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颐养(yíyǎng):指保养身体,滋养身体
毳(cuì):指毛发茂盛
不仁:指不孝顺
庭闱(tíngwēi):指家庭
进锐(jìnruì):指勇猛进取
七尺:指身高
狗屠者:指平民百姓
蔽(bì):指庇护
介胄(jièzhòu):指穿戴战甲

翻译

从军之路 我身体疲惫不堪,容颜已经不再年轻。
父母兄弟都遭受痛苦,我只能依赖两位弟弟支持。
为了国家,我舍弃了家庭温暖,这次出征使我备受伤害。
身高七尺的我,决心为国效力,不计算自己的寿命。
远远不如平民百姓那般安逸,但我愿意勇敢地承担责任。
父母的日子已经不多,我心中充满喜悦和恐惧。
英雄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振奋精神,抓住时机。
手持利剑,只要掌握在手中,就能掌控局势。
为了报答父母的仇敌,我不计较孝道的细节。
努力投身战场,战甲下不会有泪水流淌。
上天怜悯我这颗苦心,希望赐予智慧。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为国家从军的壮士的内心世界。诗人表达了对家庭的牵挂和对国家的忠诚,展现了壮士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通过对家庭、责任、忠诚等价值观的反思,引发人们对于爱国、忠诚、奉献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家国情怀的真挚感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