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代钱惟重挽顾母辞一章
井丹亦有言,之子在江黄。
井丹过闾时,余亦浮荆湘。
云羽各差池,未获同登堂。
忆昔顾生来,明经谒未央。
生也奉檄归,江汉空相望。
怅余未云遇,神交千里长。
去年余西归,比邻接辉光。
每怀生也进,遥知母也强。
昨日闻报书,云已游大荒。
造物茫何意,孝子心苦伤。
井丹甫作诵,清风激中肠。
因之感聚散,不独悲存亡。
如玉惭徐孺,生刍聊寄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井丹(jǐng dān):古代传说中的人名,代表了孝顺的典范。
浮荆湘:指漂泊在荆江和湘江之间。
云羽:指云和羽毛,比喻各自飞扬。
檄:古代官府发出的文书。
大荒:指边远荒凉之地。
造物:指上天。
徐孺(xú rú):古代传说中的人名,代表了孝顺的典范。
刍:草料。
翻译
再次代替钱氏,只是为了重复挽留母亲的告别。
井丹也曾说过,子女在江黄之间。
井丹经过我的家乡时,我也漂泊在荆江和湘江之间。
我们各自飞扬如云和羽毛,却未能共同登上堂堂之处。
记得当年顾生来访,明明前去朝见未央宫。
顾生奉命归去,江汉两岸空对望。
我心中忧郁未能言尽,与顾生的心灵相通千里之遥。
去年我西归,与邻居相互辉映。
每每想起顾生的进取,远在他乡的母亲也变得坚强。
昨日听说顾生已游荒野之地。
上天的意图何在,孝子的心中痛苦不堪。
井丹刚刚作诗吟唱,清风激动我的内心。
因此感受到聚散离合,不仅仅是悲伤生死。
如同玉惭于徐孺,我只能将心意寄托于草料之间。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孝道的思考和对家乡、亲人的眷恋之情。通过井丹和顾生的故事,展现了孝子的忠诚和对母亲的深情。诗中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感慨,以及对生死、聚散的思考。最后以玉惭徐孺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孝道之心的谦逊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