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画戟(huà jǐ):古代兵器,类似于戟的一种武器,用于战斗。 辕门(yuán mén):古代宫殿或城池的大门。 鼓喧阗(gǔ xuān tián):鼓声喧闹嘈杂。 砚(yàn):古代用来磨墨的石头。 毡(zhān):厚毛毯。 楼堞(lóu dié):城楼的墙头。 朔漠(shuò mò):北方荒凉之地。 斗绝(dǒu jué):战斗激烈到了极致。 胡烟(hú yān):指北方胡人的炊烟。 旄头(máo tóu):旗帜的顶端。 阴山(yīn shān):古代北方边境的山脉。 羽檄(yǔ xí):古代传递军令的一种方式,用羽毛写字的木牌。
翻译
画戟雕戈映晚天,辕门尽日鼓喧阗。 御前视草冰生砚,帐下题诗雪满毡。 楼堞平空开朔漠,关门斗绝锁胡烟。 六军坐睹旄头落,何待阴山羽檄传。
画戟雕戈在夕阳下闪耀,宫殿大门整日鼓声喧闹。 在皇帝面前看着青草上结冰,帐篷下题诗时雪花落满毯子。 城楼的墙头平静空旷,北方荒凉之地展现在眼前,城门上的战斗异常激烈,锁定了胡人的炊烟。 六军坐下看着敌旗的旗帜倒下,为何还等待着从阴山传来的军令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战争时的景象,通过描写战场上的军旗、城门、冰雪等元素,展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悲壮。诗中运用了大量意象和对比手法,表现出作者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战争中人们命运的关注。整体氛围庄严肃穆,展现了古代战争的壮阔场面和悲壮情感。

金幼孜
明江西新淦人,名善,以字行。建文二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改翰林检讨,与解缙等同值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七年从幸北京。八年从北征。所过山川要害,帝辄命记之,常与之论敌中事。自后北征皆从。十八年进文渊阁大学士。二十二年,成祖于还军途中病逝,幼孜护梓宫归。洪熙元年进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宣德六年十二月卒,谥文靖。有《北征录》、《金文靖集》。
► 746篇诗文
金幼孜的其他作品
- 《 北京八景 其二 玉泉垂虹 》 —— [ 明 ] 金幼孜
- 《 追和学士胡公秋日同陪驾重游太液池 其一 》 —— [ 明 ] 金幼孜
- 《 赠周迪赴襄阳训导 》 —— [ 明 ] 金幼孜
- 《 万松图题寄幼学贤弟 其二 》 —— [ 明 ] 金幼孜
- 《 龙潭十景为太医院判蒋用文赋 其六 水驿维舟 》 —— [ 明 ] 金幼孜
- 《 挽亡友胡若愚 》 —— [ 明 ] 金幼孜
- 《 腊月二十四夕偶成 其二 》 —— [ 明 ] 金幼孜
- 《 赠吴舍人胜复任还南京 》 —— [ 明 ] 金幼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