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

秋闺寒不寐,中夜理衣裳。 裂帛开朱匣,调砧响画廊。 力从香杵竭,思绕玉关长。 泪滴痕犹染,凭君察远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捣衣:古代制衣工艺,将布料放在砧板上,用木棒敲打,使其平整。
  • 裂帛:撕裂布帛,这里指打开装有布料的箱子。
  • 朱匣:红色的箱子,用于存放布料等物品。
  • 调砧:调整砧板,准备捣衣。
  • 香杵:捣衣用的木棒,因其常用于捣香料,故称香杵。
  • 玉关:玉门关,古代边关,这里泛指边疆。

翻译

秋天的闺房里,寒意袭人,难以入眠,深夜里整理着衣裳。 打开红色的箱子,取出布料,调整好砧板,敲打声在画廊中回响。 用尽全力,木棒在香杵下敲打,思绪却飘向遥远的边疆。 泪水滴落在布料上,留下了痕迹,希望你能察觉到我对远方将士的思念。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秋夜女子捣衣的情景,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和深情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女子对远方将士的深切思念。诗中“裂帛开朱匣,调砧响画廊”生动地描绘了捣衣的准备工作,而“力从香杵竭,思绕玉关长”则巧妙地将女子的劳作与思念结合,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无尽牵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区大枢

区大枢,字用环,一字元宰。高明人。益长子。明神宗万历元年(一五七三)举人。谒选得郡丞,不就。晚年令安远,转岳州通判。数月卒于官。有《振雅堂》、《廉江》、《岳阳》稿。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七、清光绪《高明县志》卷一三有传。 ► 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