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诃林寺: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座古寺。
- 口占:即兴作诗。
- 四十年来:指作者袁崇焕自出生以来的年数。
- 过半身:意指人生已过半。
- 望中:视线所及之处。
- 祇树:佛教中指佛陀讲法的树,此处泛指寺庙。
- 隔红尘:与尘世隔绝。
- 著足:踏足,到达。
- 空王地:指寺庙,佛教圣地。
- 多了:增加了。
- 学杀人:指作者曾参与的军事活动。
翻译
四十年来,我的人生已过半, 望向那寺庙,只见祇树与尘世相隔。 如今我踏足这佛教圣地, 却发现,我多了从前学到的杀戮之技。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将领袁崇焕在经过诃林寺时所作。诗中,袁崇焕回顾了自己四十年的生涯,感慨自己已过半生。他望着寺庙,感受到一种与尘世的隔绝,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然而,当他真正踏足寺庙,这个象征着和平与超脱的地方时,他意识到自己的一生中,更多的是学习了杀戮和战争。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整首诗简洁而深刻,展现了袁崇焕复杂而真实的内心世界。
注释
- 过诃林寺:指袁崇焕经过诃林寺时的即兴创作。
- 口占:随口吟诵,不事雕琢。
- 四十年来:大约指袁崇焕从青少年到中年的时间跨度。
- 祇树:佛教用语,意为祗园,古印度一个著名的佛教圣地,此处借指寺庙。
- 红尘:原指尘世,此处指世俗生活或纷扰的人世间。
- 空王地:佛教用语,意为空寂之地,指寺庙,也暗指修行者的内心世界。
- 著足:停留,驻足。
- 空王:佛教中的概念,空性之王,此处指佛或者佛法。
- 学杀人:暗指袁崇焕曾是明朝将领,参与过战争,有杀人的经历。
翻译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我已经走过大半人生路,眼前这诃林寺,仿佛隔绝了尘世的喧嚣。现在我站在这清净之地,回首过往,不禁感叹,曾经的我为了战争,学习如何杀人,而今却成了佛门的一份子。
赏析
这首诗是袁崇焕在路过诃林寺时所作,表达了他历经战乱、沧桑后的心境转变。首句通过回顾四十年的人生历程,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感慨。"祇树隔红尘"运用象征手法,以寺庙的宁静与世俗的喧嚣相对比,体现了他对人世浮沉的深刻认识。"如今著足空王地,多了从前学杀人",诗人以自嘲的方式,既揭示了自己的身份转变(从军事将领到僧人),又寓含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和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内疚。整首诗简洁而深沉,流露出一种从刀光剑影到佛门静修的顿悟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