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翁山六十一举第五子阿需值其母八十七寿赋诗索和次韵四首

罗浮四百总儿孙,中有麻姑独坐尊。 千载丹砂馀焰暖,一村梅树著花繁。 即看岐嶷娱衰白,转盼孩提便冠婚。 自是北堂嘉庆在,宜男之草本名萱。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屈翁山:人名,具体指代不明,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六十一举第五子阿需:指屈翁山在六十一岁时生下了第五个儿子,名叫阿需。
  • 麻姑:神话中的仙女,此处可能指代屈翁山的妻子,即阿需的母亲。
  • 岐嶷:形容山势高峻,此处可能比喻孩子的成长迅速或才华出众。
  • 衰白:指老年人的白发,此处指屈翁山或其妻子的年老。
  • 孩提:指幼年时期的孩子。
  • 冠婚:指成年和结婚,此处可能指阿需将很快长大成人并结婚。
  • 北堂:指家中的主妇,此处指阿需的母亲。
  • 宜男之草:即萱草,传说中能使人多生男孩的草,此处寓意祝福。

翻译

罗浮山四百峰峦都是屈家的儿孙,其中麻姑仙女独坐尊位。 千年炼丹的火焰虽已熄灭,余温依旧温暖,一村的梅树花开繁盛。 眼看这孩子迅速成长,给老去的父母带来欢乐,转眼间这孩子就要长大成人并结婚。 自然是家中的主妇带来喜庆,萱草象征着多子多福,本就是吉祥之物。

赏析

这首诗是陈恭尹为庆祝屈翁山六十一岁时生下第五子阿需,同时正值其母八十七岁寿辰而作。诗中通过罗浮山的壮阔景象和麻姑仙女的尊贵形象,寓意屈家的繁荣昌盛。提及千年丹砂的余温与梅树的繁花,象征着家族的温暖与生机。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孩子迅速成长的喜悦,以及对家族未来充满希望的祝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家族和未来的美好祝愿。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