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之蜀别武昌汤生宋生

楚兰非不媚,喜以玉为名。 九辩何难续,三湘任子行。 山无看大别,水许濯长缨。 去去峨眉顶,心心黄鹤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楚兰:指楚地的兰花,比喻贤人或才子。
  • 九辩:古代楚辞中的一篇,这里指高深的文学作品。
  • 三湘:指湖南的湘江流域,泛指楚地。
  • 大别:指大别山,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
  • 濯长缨:出自《楚辞·渔父》,意为洗涤长带,比喻洗清污点,恢复清白。
  • 峨眉:指四川的峨眉山,这里代表蜀地。
  • 黄鹤城:指武昌,因黄鹤楼而得名。

翻译

楚地的兰花并非不娇媚,却喜欢以玉为名。 高深的文学作品何难续写,任由你在这三湘之地自由行走。 山不必非看大别山,水却允许你洗涤长带。 去吧,去到那峨眉山的顶峰,心中却始终牵挂着黄鹤所在的武昌城。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楚兰、九辩、三湘等意象,展现了楚地的文化底蕴和诗人的情感寄托。诗中“楚兰非不媚,喜以玉为名”赞美了楚地文化的清高与纯洁。后句“九辩何难续,三湘任子行”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自信和对自由行走的向往。结尾的“去去峨眉顶,心心黄鹤城”则巧妙地将远行的决心与对故乡的深情结合,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真挚的情感。

陈是集

陈是集,字虚斯(一作期),号筠似,别号双峰居士,晚曰忍辱道人。琼山(今属海南)人,一作文昌(今属海南)人。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举人,明思宗崇祯四年(一六三一)进士。九年(一六三六)授中书舍人,出使蜀粤诸王。既复命,被人嫁祸而入狱,会赦得免。明桂王永历元年(一六四七),郡邑多事,遁居乡里。清兵占琼,绝粒而亡。著有《南溟诗集》、《中秘稿》。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清道光《琼州府志》卷三四有传。 ► 1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