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樊简讨昆来还都

论文连月得相亲,握别临期意倍真。 高盖南来持节客,二毛憔悴种瓜人。 羽林旧籍同声在,桃李新阴异代春。 书报高堂江汉上,为言沧海有遗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高盖:高官的冠盖,代指高官。
  • 二毛:指头发斑白,形容年老。
  •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种瓜人:比喻隐居或不问世事的人。
  • 羽林:古代皇家禁卫军的名称。
  • 桃李:比喻学生或弟子。
  • 新阴:新绿,新生的枝叶。
  • 异代春:不同世代的春天,比喻不同世代的人。
  • 高堂:指父母。
  • 江汉:长江和汉水,这里指樊简讨昆来的家乡。
  • 沧海:大海,比喻世事变迁。
  • 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朝的人。

翻译

连续数月与您论文相交,亲密无间,临别时情意更加真挚。 您这位高官南来,手持节杖,而我已是头发斑白,憔悴的隐居之人。 我们同在羽林军中有着共同的声音,但您的学生新绿已不同于我们这一代的春天。 书信告知您在江汉之上的父母,告诉他们沧海之中还有忠于前朝的遗民。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与友人樊简讨昆来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论文连月得相亲”展现了两人因文学而结缘的亲密关系,“握别临期意倍真”则强调了离别时的不舍与真挚情感。后两句通过对比自己与友人的境遇,抒发了对友人高升的喜悦与自己隐居生活的自嘲。结尾提到“沧海有遗民”,则透露出对前朝的怀念与对友人的期望,希望他能记得那些忠于前朝的人。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意味深长。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