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张公亮揭阳慰予下第

丈夫身作楚人弓,照乘泣刖珠玉同。 咄嗟小儿怨秋风,迷阳不生大道中。 三年一赋灵光殿,蜃市银云看成变。 祇因错认万言书,安得齐名三语掾。 琴张先生劝莫嗟,陈孔赭白骄谁家。 蓬心待扶惟直麻,行行采采幽兰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楚人弓:比喻珍贵而被遗弃或不被重视的人才。
  • 照乘:指明珠,比喻珍贵之物。
  • :古代一种断足的刑罚。
  • 咄嗟:叹息声。
  • 迷阳:指迷途。
  • 灵光殿:指宫殿,比喻重要的场所或职位。
  • 蜃市:比喻虚幻的景象。
  • 三语掾:指能言善辩的官员。
  • 琴张先生:指琴师张子房,比喻有才学的人。
  • 陈孔:指陈胜、孔融,比喻有志之士。
  • 赭白:指红色的马,比喻英俊的人才。
  • 蓬心:比喻心志不定。
  • 直麻:指直立的麻,比喻正直的人。
  • 行行采采:形容行走时采摘的样子。

翻译

大丈夫身怀绝技却如同楚人遗弃的弓,珍贵如明珠却遭受断足之刑,与珠玉无异。 叹息着,那些小人因秋风而怨恨,迷失在不知名的路上,无法走上正道。 三年一次的宫殿盛宴,如同蜃楼般的虚幻,银色的云彩变幻莫测。 只因错把万言书当作了真,怎能与那些能言善辩的官员齐名。 琴师张先生劝我不要叹息,陈胜、孔融的英姿,谁人不羡慕。 心志不定,只希望能得到正直之人的扶持,行走间,采摘着幽兰花。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身才华被埋没的无奈与自嘲,以及对正直道路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如“楚人弓”、“照乘”、“灵光殿”等,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通过对比“咄嗟小儿”与“陈孔赭白”,突显了作者对小人得志的不屑与对英才的向往。最后,以“蓬心待扶”和“采采幽兰花”作结,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与对清高品格的追求。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