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林敬臣

岭南岭北岁频烦,知有先人素业存。 偶著茶经唐处士,别分藜火汉王孙。 同心千里能回驾,病足三秋未出门。 空荷瑶华枉相祝,白头衰谢更何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岭南岭北:指广东一带及其周边地区。
  • 频烦:频繁,多次。
  • 先人素业:祖先留下的传统或事业。
  • 偶著:偶然写作。
  • 茶经:关于茶的著作。
  • 唐处士:唐代隐士。
  • 别分藜火:分别点燃藜草的火,比喻分别从事不同的工作或研究。
  • 汉王孙:汉代的贵族后裔。
  • 同心千里:心意相通,即使相隔千里。
  • 回驾:回车,指返回。
  • 病足三秋:因病足不出户已经三年。
  • 空荷瑶华:徒劳地承受着美好的祝愿。
  • 枉相祝:白白地被祝福。
  • 白头衰谢:年老体衰。

翻译

在广东及其周边地区,岁月频繁更迭,我知道这里有祖先留下的传统和事业。偶然间我写下了关于茶的著作,就像唐代的隐士一样;而你则分别点燃了藜草的火,像汉代的贵族后裔一样从事不同的研究。尽管我们心意相通,相隔千里,你却能回车来看我;而我因病足不出户已经三年。我徒劳地承受着你的美好祝愿,如今我已年老体衰,还能说什么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感激和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岭南岭北岁频烦”描绘了地域的变迁,而“知有先人素业存”则体现了对家族传统的尊重。通过“偶著茶经唐处士”与“别分藜火汉王孙”的对比,展现了两人不同的生活轨迹和志趣。后两句则抒发了因病不能出门的无奈,以及对友人祝福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