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连双河之增城赴冉侯平川罗浮之约兼怀张菊水二首

去年倚棹正残荷,羚峡珠江得数过。 相识白头差恨晚,论交尘世本无多。 谈深永夜杯盘冷,学到忘筌气象和。 此去罗浮成大药,野人无复紫芝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倚棹(yǐ zhào):倚靠船桨,指乘船。
  • 羚峡(líng xiá):地名,指羚羊峡,位于广东。
  • 珠江:河流名,流经广州等地。
  • 差恨晚:遗憾相识得太晚。
  • 论交:谈论交友之道。
  • 尘世:人间,指世俗生活。
  • 永夜:长夜,整夜。
  • 忘筌(wàng quán):出自《庄子》,意指达到目的后忘记了最初使用的工具,比喻达到目的后忘记了初衷。
  • 气象和:气氛和谐。
  • 罗浮:山名,位于广东,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 大药:指道教中的长生不老药。
  • 野人:隐士,指作者自己。
  • 紫芝歌:指隐士的歌,紫芝为道教中的仙草。

翻译

去年我乘船时,正是残荷凋零的季节,我在羚羊峡和珠江多次往返。虽然我们白发苍苍才相识,但我遗憾相识得太晚,因为在尘世间能真正谈论交友之道的人并不多。我们深谈至深夜,杯盘已冷,学到了忘却初衷的和谐气氛。你此去罗浮山,或许能炼成大药,而我这个隐士,将不再唱起紫芝之歌。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告别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去年倚棹正残荷”一句,既描绘了离别的时节,又暗含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诗人与友人的相识虽晚,但情感深厚,诗中的“差恨晚”和“论交尘世本无多”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后两句则通过“谈深永夜”和“学到忘筌”来描绘两人深夜长谈的情景,以及对和谐气氛的追求。结尾的“此去罗浮成大药”和“无复紫芝歌”则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无限向往。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