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龙翁

早岁声华满帝居,干旌行处复高誉。 芙棠旧有燕公咏,煮海新成管子书。 地极东溟膏泽遍,日长南陆览揆初。 曾闻一语开汤网,粤士人思捧后车。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干旌:古代一种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帜,常用于仪仗之中,这里指仪仗。
  • 芙棠:指芙蓉和海棠,这里可能指美丽的景色或地方。
  • 燕公:指燕昭王,战国时期燕国的君主,以贤明著称。
  • 煮海:比喻治理国家,源自《管子》中的典故。
  • 管子书:指《管子》一书,是战国时期管仲的政论集。
  • 东溟:指东海。
  • 南陆:指南方的陆地。
  • 览揆:观察和衡量。
  • 汤网:比喻宽大的政策或法网。
  • 粤士:指广东的士人。
  • 后车:指随从的车辆,这里比喻受到人们的追随和尊敬。

翻译

早年名声显赫,在帝都广为人知,仪仗所到之处,又增添了高贵的声誉。 美丽的芙蓉和海棠,曾是燕昭王歌咏的对象,治理国家的新策略,如同《管子》中的智慧。 东至浩渺的东海,恩泽遍布,南至辽阔的陆地,日光长久,正是观察和衡量之初。 曾听闻一句话开启了宽大的政策,广东的士人们都怀念并尊敬这位领导者。

赏析

这首诗赞颂了龙翁的早年成就和深远影响。诗中通过“干旌”、“芙棠”、“煮海”等意象,描绘了龙翁的声望和治理国家的智慧。后两句则表达了龙翁政策的影响力和人们对他的怀念与尊敬。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开阔,充分展现了龙翁的卓越地位和人们对他的深厚感情。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