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花

非藤非树漫成窠,对节方茎用若何。 茉莉丛低推特艳,石榴红缀正相和。 缠绵懒蕊珠须短,澹薄微香粉汗过。 不用浪誇颜色好,焉支山下汉儿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胭脂花:一种植物,其花朵颜色鲜艳,常被比作胭脂。
  • 漫成窠:随意生长形成的群落。
  • 对节方茎:指植物的茎部有明显的节,且茎部呈方形。
  • 茉莉丛低:茉莉花丛生长得较低。
  • 推特艳:特别鲜艳。
  • 石榴红缀:像石榴花那样的红色点缀。
  • 相和:相互协调,和谐。
  • 缠绵懒蕊:形容花朵的蕊部柔软缠绵。
  • 珠须短:花蕊上的细须短小。
  • 澹薄微香:淡淡的、不浓烈的香气。
  • 粉汗过:形容花瓣上的露珠或水珠,如同汗水一般。
  • 浪誇:过分夸大。
  • 焉支山:古代山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此处用以指代边疆地区。
  • 汉儿多:指汉族人多。

翻译

这胭脂花,既不像藤也不像树,随意生长成一片群落,茎部有节且呈方形,它的用途是什么呢?在低矮的茉莉花丛中,它显得特别鲜艳,像石榴花那样的红色点缀其间,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花朵的蕊部柔软缠绵,细须短小,散发着淡淡的、不浓烈的香气,花瓣上的露珠或水珠,如同汗水一般。不需要过分夸大它的颜色有多好,因为在焉支山下,汉族人已经很多了。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胭脂花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丽和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诗中“茉莉丛低推特艳,石榴红缀正相和”等句,巧妙地将胭脂花与其他植物相比较,突出了其鲜艳与和谐的特点。结尾的“不用浪誇颜色好,焉支山下汉儿多”则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胭脂花自然美的赞赏,以及对边疆地区汉族人多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边疆生活的关注。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