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答欧上闲

饱闻风义十年前,赣广封疆幸接联。 山有枝条原一本,溪流南北遂相悬。 霜蹄自合驰天路,白发唯堪守墓田。 故友云亡高弟在,指薪传火古今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风义:指风度仪态和道义。
  • 赣广:指江西和广东地区。
  • 枝条:树枝,比喻事物的分支或部分。
  • 一本:同源,指事物的根源或起源相同。
  • 溪流南北:比喻事物的发展方向不同。
  • 霜蹄:指马蹄,比喻奔走劳碌。
  • 天路:比喻通往高远目标的道路。
  • 白发:指年老。
  • 墓田:墓地,指安葬之地。
  • 故友:已故的朋友。
  • 高弟:指优秀的弟子或学生。
  • 指薪传火:比喻学问或技艺的传承。
  • 古今燃:比喻学问或技艺的传承不断,古今相继。

翻译

早在十年前,我就听闻了你的风度和道义,江西和广东的边界相连,我们幸得相邻。山上的树枝虽分叉,但根源相同;溪流虽流向南北,却各自相隔。你的才华本应驰骋于通往高远目标的道路,但如今白发苍苍,只能守着墓地。已故的朋友不在了,但优秀的弟子仍在,学问和技艺的传承如同薪火,古今相继,永不熄灭。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风度和道义的赞赏,以及对其命运的感慨。诗中“山有枝条原一本”和“溪流南北遂相悬”巧妙地描绘了事物的同源与分岔,象征着人生的选择与命运。后句则抒发了对友人才华未得施展的遗憾,以及对学问传承不息的肯定。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传承的重视。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