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 其十九

· 林鸿
圣哲尚中道,大哉美随时。 出处虽殊途,久速与运期。 莘野方释耒,九五以为师。 西山去不返,殷士宁食薇。 鸿鹄横九霄,鹪鹩安一枝。 物类同如此,子心何所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莘野:指伊尹,曾躬耕于有莘之野,后被商汤聘请,辅佐商汤灭夏。
  • 释耒:放下农具,指停止耕作。
  • 九五:这里指君王。
  • 殷士:指伯夷、叔齐,商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 食薇: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采薇而食。
  • 鸿鹄:天鹅。
  • 鹪鹩(jiāo liáo):一种小鸟。

翻译

圣明贤哲崇尚适中之道,伟大啊美好在于顺应时势。出仕和隐居虽然是不同的途径,但长久或快速都与命运时机相契合。伊尹在田野刚放下农具,就被君王尊为师。伯夷、叔齐隐居西山再不返回,殷朝的贤士宁愿采薇而食。天鹅能横越九霄,鹪鹩安心在一根树枝上。事物的种类本来就这样,你的心思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不同选择和处世之道的思考。强调了圣哲懂得遵循中道,适应时势变化。以伊尹和伯夷叔齐为例,展示了出仕和隐居两种不同人生道路,都有其合理性和意义。用鸿鹄和鹪鹩的不同来比喻不同人的志向和追求。最后指出事物各有其性,不必对自己的选择和人生方向产生疑虑。整首诗富有哲理,引发人们对自身道路和命运的思索。

林鸿

明福建福清人,字子羽。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学训导,官至礼部员外郎。性落拓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工诗,为闽中十才子之首。有《鸣盛集》。 ► 5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