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行

晓钟传箭金门开,翠裘玉几高崔嵬。 蕃官膜拜领天语,玉颜忍泪青娥摧。 尘昏金翠风鬟乱,琵琶难写重重怨。 回望秦关烟雾深,心魂暗逐么弦断。 大阉当国国势卑,坐致匈奴辄轻汉。 请婚荐女不自惭,画师微罪翻深按。 虽然责赂变真质,却为宫中去尤物。 正似渠成秦利厚,反间之辜宜特宥。 汉皇傥有帝王资,尽戮奸谀赏延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传箭:古代宫中发令时传递令箭。
  • 金门:汉代宫门名,这里借指宫殿。
  • 翠裘(qiú)玉几(jī):翠裘,华丽的皮衣;玉几,玉饰的几案,形容宫殿中陈设华丽。
  • 崔嵬(wéi):高大雄伟的样子。
  • 蕃官:指少数民族的官员。
  • 膜拜:伏地叩头行礼。
  • 天语:皇帝的旨意。
  • 青娥:指女子的美貌,这里代指王昭君。
  • 风鬟(huán)乱:头发被风吹得凌乱。
  • 么弦(xián):琵琶的细弦。
  • 大阉(yān):大宦官。
  • 国势卑:国家势力衰微。
  • 坐致:致使,造成。
  • 请婚荐女:指汉朝将王昭君献给匈奴和亲。
  • 画师微罪翻深按:画师毛延寿因为收受贿赂画坏王昭君画像,小罪却受到重罚。翻深按,反倒严加追究。
  • 责赂:索要贿赂。
  • 真质:真实的容貌。
  • 尤物:特别出众的美女。
  • 渠成秦利厚:用秦国修渠后得利丰厚来比喻,这里意思是昭君出塞客观上对汉朝有利。
  • 反间之辜:指画师毛延寿的罪过(类似反间计那样导致昭君出塞)。特宥(yòu):特别赦免。
  • 奸谀(yú):奸邪谄媚的人。
  • 延寿:即毛延寿。

翻译

清晨宫中钟声敲响令箭传递,金门缓缓打开,宫殿里华丽的翠裘和玉几高大壮观。少数民族官员伏地叩头领受皇帝的旨意,美丽的王昭君强忍着泪水,容颜憔悴。一路风沙弥漫,金饰翠玉都变得昏暗,头发被风吹得凌乱不堪,琵琶难以倾诉她心中重重的哀怨。回首望去,秦朝故地的关塞已被深深的烟雾笼罩,她的心魂仿佛随着琵琶的细弦断裂而破碎。

大宦官掌握国家大权,使得国势衰微,致使匈奴轻易就轻视汉朝。汉朝主动请婚并送女子远嫁也不觉得羞愧,画师毛延寿只不过一个小小的受贿罪却受到严究。虽说他因索要贿赂改变了王昭君的真实容貌,却也意外地让宫中少了一个绝美佳人。就好像秦国修渠成功后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毛延寿类似反间的罪过也应该得到特殊赦免。倘若汉皇有真正帝王的资质,就应该把那些奸邪谄媚的大臣全部处死,而奖赏像毛延寿这样反而有一定“功绩”的人。(最后一句主旨含义比较隐晦反讽,实际上是在批判朝廷昏暗等现实)

赏析

这首诗以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议论,展现出对这一事件多层面的思考。开篇以庄重华丽的宫廷场景起笔,与后文昭君出塞的悲惨形成鲜明对比。“翠裘玉几高崔嵬”描绘出宫廷的奢华,而“玉颜忍泪青娥摧” 则陡然转折,生动刻画了昭君不舍与悲伤的神情。

诗中对昭君出塞途中的艰辛和哀怨描写得极为动人,“尘昏金翠风鬟乱,琵琶难写重重怨”以沙尘、凌乱的发饰、难诉的琵琶怨情,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昭君远离故土的痛苦。

后半部分诗人笔锋一转,深入评议历史背后的真相与政治乱象。“大阉当国国势卑”直言当时朝廷政治的腐败,是导致匈奴轻视、昭君出塞的根本原因。对朝廷“请婚荐女不自惭,画师微罪翻深按”的行为进行批判,指出不该重惩画师毛延寿,反而应看到他“责赂变真质”意外让昭君出塞这一行为客观上对汉朝有利,用反讽的说法进一步表达对昏庸朝廷是非不分的不满 。整首诗情景交融、借古讽今,表达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和对现实政治的思考。

刘才邵

宋吉州庐陵人,字美中,号杉溪居士。徽宗大观三年上舍及第,宣和二年中宏词科。高宗时累迁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以帝称其能文,为时宰所忌,出知漳州,于城东开十四渠,溉田数千亩。官至工部侍郎、权吏部尚书。有《杉溪居士集》。 ► 2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