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连守植道傍木

· 郑侠
道傍木,夹道参参如合屋。 种之毫末成合抱,太守慈仁辅生育。 古来善政盖有数,道路开通亦其目。 芟除翳秽平险阻,坚固桥梁便舻舳。 何为万柯随曲直,化此长龙被崖谷。 由吾太守爱民深,孜孜利民惟不足。 以为烈日长道难,加兹岭外炎暑酷。 黄茅郁蒸之烈气,重岚固结之浓毒。 不得清阴萦且纡,何处憩息而踯躅。 令如源泉下斯行,长原太山秀可掬。 桐榕枫果随所遇,惟其茂密佳荫速。 何公之心父母心,后人当如子孙续。 勿剪勿拜勿拗斸,蠹朽便可添新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参参(sēn sēn):长貌,这里形容树木高大繁茂的样子。
  • 毫末:细小的萌芽,比喻极其细微。
  • 合抱:两臂环抱,多形容树木粗大。
  • 芟(shān)除:割草,引申为除去。
  • 翳秽(yì huì):指杂草等障碍物。
  • 舻舳(lú zhú):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船只。
  • :树枝。
  • 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 斸(zhú):挖掘。
  • 蠹(dù)朽:被虫蛀坏,腐朽。

翻译

道路旁边的树木,夹着道路高大繁茂仿佛能合成房屋。当初种下时只是细小的萌芽,如今已长成粗大得需两人合抱,这都是太守慈爱仁厚辅助它们生长繁育的结果。自古以来好的政令大概有不少,开通道路也是其中重要一项。去除杂草障碍,平整险阻之地,加固桥梁以方便船只通行。为什么这些众多的树枝能随弯道直道生长,化作这长长的如长龙般的树林布满山崖山谷?因为我们的太守深深地关爱百姓,勤勉努力为民众谋福利却总觉得做得不够。想到在长长的道路上顶着烈日行走艰难,加上岭外炎热酷暑更为厉害。黄茅散发的闷热浓烈气息,重重山雾凝聚的浓重热毒。如果没有清幽曲折的树荫相伴,人们到哪里去休息徘徊呢?太守的政令像泉水那样自然地施行,就像长长的原野和秀美的太山那样清新可爱。桐树、榕树、枫树、果树随遇而种,只盼它们赶紧长得茂密带来美好的树荫。太守的心就像父母关爱子女的心一般,后人应当像子孙延续家族一样将这份关爱传承下去。不要随意修剪、折毁、砍伐它们,即使有了被虫蛀坏、腐朽的情况,也可添上新的树苗让绿色延续。

赏析

这首诗是对太守纪连守种路旁树这一善举的歌颂之作。诗歌开篇通过描述路旁树木从毫末到合抱的变化,直接展现太守对树木生长的功劳,体现其“慈仁辅生育”。接着诗中阐述自古以来善政中道路相关举措的重要性,为引出太守种树善举做铺垫。详细说明了种树对行人的意义,如提供荫凉以躲避岭外的炎暑和恶劣气息,凸显太守爱民之深、利民之切的苦心。然后又以桐榕枫果等树木的种植,表现出树木速生佳荫的情景,侧面赞美了太守植树的成果。最后呼吁后人要像对待家族传承一般,保护这些树木,延续太守关爱百姓的恩泽。诗中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具体事例和形象描述,成功刻画了一位关爱百姓、用心为民谋福祉的太守形象 。

郑侠

宋福州福清人,字介夫,号大庆居士、一拂居士。英宗治平四年进士。调光州司法参军。秩满入京,对王安石言新法不便。久之,监安上门。神宗熙宁七年,久旱不雨,流民扶携塞道,绘流民图上之,奏请罢新法,次日,新法罢去者十有八事。吕惠卿执政,又上疏论之,谪汀州编管,徙英州。哲宗立,始得归。元符七年,再贬英州。徽宗立,赦还,复故官,旋又为蔡京所夺,遂不复出。有《西塘集》。 ► 1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