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州画灵石旅舍图为杨星曜题

· 姚燮
定襄告捷六合平,斯时扶馀方用兵。 仓皇灵石一杯酒,天意早遂风云盟。 湘州画笔极妍古,积雪严寒写穷旅。 天人一妹翩何妩,鬒影吹烟目能语。 就中一客高据床,双瞳闪睒髯戟张。 探囊匕首沥人血,群星夜黯河云昂。 新义之甥李景武,骨相峥嵘可食虎。 茅堂桦烛携红袖,眷属天涯忽萍聚。 江陵甲马筹刍粮,宫邸鸳鸯散歌舞。 汾阳王气方郁蒸,挥手且作西南行。 几州狐鼠乱残局,三原熊鸟骄连营。 夫婿封侯阿兄贵,回首杨花泊春泪。 记否红衣并玉鞯,晓月昏沙驮残醉。 旄头入海櫜玉弓,文皇赐履章华宫。 谁知草昧开天下,却数红颜第一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定襄:今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此处可能指的是某个与定襄相关的战役或事件。
  • 扶馀:古国名,在今东北地区。(馀:yú)
  • 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 仓皇:匆忙慌张。
  • 妍古:优美古朴。
  • 穷旅:穷困的旅人。
  • 天人:形容容貌极其美丽,如同天仙。
  • (zhěn):头发又黑又密。
  • 闪睒(shǎn):闪烁。
  • 髯戟张:胡须像戟一样张开,形容威猛。
  • (lì):滴下。
  • 郁蒸:闷热。

翻译

在定襄传来捷报,天下刚刚平定,而这时扶馀国正发动战争。在慌乱匆忙中于灵石的旅舍里饮下一杯酒,老天早早地就促使各方达成联盟,平息风云。

湘州的画笔极其优美古朴,在积雪严寒中描绘出穷困的旅人。其中有一个如天仙般美丽妩媚的女子,她浓密的黑发如轻烟般飘动,眼睛仿佛会说话。

在这些人中有一个客人高高地坐在床上,双眼闪烁,胡须像戟一样张开。他伸手从囊中取出匕首,仿佛要滴下他人的鲜血,群星在夜晚变得黯淡,河上的云彩高高涌起。

新义的外甥李景武,骨相不凡,勇猛如虎。在茅草屋中,蜡烛旁带着身着红袖的女子,这些眷属在天涯漂泊,此刻却像浮萍般相聚。

江陵的军队在筹备战马和粮草,宫廷中的鸳鸯却已分散,不再歌舞。汾阳王的气势正旺盛,挥挥手便向西南前行。

几个州郡被狐鼠般的乱军搅乱了局面,三原的熊鸟般的敌军在连营中骄横跋扈。丈夫被封侯,哥哥变得显贵,女子回首往事,在杨花飘落的春天流下泪水。

还记得那身着红衣,骑着配有玉饰的马鞍的日子吗?在黎明的月光和昏暗的沙尘中驮着残醉的身躯。

旄头星落入海中,将玉弓收进囊中,文皇在章华宫赐予鞋履。谁能想到在乱世中开创天下,却要数红颜立下了第一功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与离乱中的众生相,画面丰富,情感复杂。诗中既有战争的紧张与残酷,如“扶馀方用兵”“探囊匕首沥人血”,也有人们在战乱中的无奈与漂泊,如“眷属天涯忽萍聚”“回首杨花泊春泪”。同时,诗中还提到了一些人物的形象和命运,如“骨相峥嵘可食虎”的李景武,以及在战争背景下命运起伏的女性。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历史、战争、人物、情感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个宏大而又细腻的场景。诗中的描写富有画面感,如“积雪严寒写穷旅”“鬒影吹烟目能语”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的情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各种场景和人物的描绘,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以及在乱世中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世界。

姚燮

姚燮

清浙江镇海人,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道光十四年举人。遍读经史百家及道藏、释典,诗词、骈体文皆闻于时,又擅丹青,尤工墨梅。诗篇反映鸦片战争时情事,悲愤激昂。又著《今乐考證》,为研究戏曲史重要资料。集名《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 39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