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 · 桧风 · 素冠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抟抟兮。 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 庶见素韠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
拼音

所属合集

#诗经全集

译文

有幸见你戴白冠守礼如仪,见你身体是如此瘦弱憔悴,都是因为尽礼而忧伤劳累。 有幸见你穿白衣守礼如仪,我也情不自禁地哀戚伤悲,好想和你一路同行相携归。 有幸见你白冠白衣白蔽膝,我内心深处忧伤沉沉涌积,恨不得和你同悲融为一体!

注释

素冠:白帽。 庶:幸。 棘人:罪人。棘,执囚之处。一说,瘦也。栾栾:拘束,不自由。一说,瘦瘠貌。 抟(tuán)抟:忧苦不安。 聊:愿。一说“且”。 韠(bì):即蔽膝,古代官服装饰,革制,缝在腹下膝上。 蕴结:郁结,忧思不解。 如一:如同一人。

《国风·桧风·素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历来众说纷纭,有丧葬说,有悼亡说,有妇人探监说,有贤臣遭斥说,也有悼亡同情说。全诗三章,每章三句,三句成章,连句成韵,在艺术结构上很有特色,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赏析

如果把此诗看成是一首痛惜贤臣遭受迫害斥逐的诗,那么,首章写那位遭受迫害斥逐的贤臣,他头戴素冠,身体瘦瘠赢弱,忧心忡忡,由外在形貌而及内心活动,将人物形象逐渐展现出来,颇有屈子行吟泽畔,“形容枯槁,颜色憔悴”的意味,带有浓厚的悲剧气氛。第二、三两章,首句仍写“棘人”服饰,前章“素冠”与此“素衣”、“素韠”由上而下地描绘出“棘人”全身服饰,“素”字使人想见贤臣清白高洁的形象。第二句“我心伤悲”云云,直抒诗人情愫。第三句“同归”、“如一”云云,表明诗人的意愿,思想情感较之“伤悲”、“蕴结”又进了一层。全诗人物形象鲜明,诗人情感深厚,每句均以语气词“兮”字煞尾,悲音缭绕,不绝于耳。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当贤臣遭受迫害斥逐之时,诗人毫无避忌之心,明确表示自己的同情心和与之同归的态度,此种精神难能可贵,于世情友道颇有教益。则诗人亦为贞良之士,可知也。 此诗从第一章写素冠、第二章写素衣,第三章进一步转入素色蔽膝,自上而下,一路写来,诗人所遇君子全身素裹,洁白的装束,素朴的品德,令人见之肃然起敬。 如果把此诗看成爱情诗,那么,每章首句就是以服饰代人,表示急切希望见到对方,次句诉说因见不到而忧思悲伤,末句说愿永结同心。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有幸。
  • 棘人:罪人。这里指服罪坐牢的人。棘,通“瘠(jí)”,瘦。
  • 栾栾(luán):拘束,不自由。
  • 抟抟(tuán):忧苦不安。
  • 韠(bì):蔽膝,古代一种遮蔽在身前的皮制服饰。

翻译

有幸见那戴白帽的人啊,瘦骨嶙嶙身遭囚禁啊,内心忧苦愁肠百转啊。 有幸见那穿素衣的人啊,我心伤悲满是凄酸啊,甘愿同你一起归天啊。 有幸见那束白蔽膝的人啊,我心郁闷凝结不解啊,甘愿同你永远在一起啊。

赏析

这首诗以“素冠”“素衣”“素韠”来描写人物,营造出一种素雅、凄清的氛围。诗中表达了对戴素冠、穿素衣的犯人的同情和关爱,以及甘愿与之同生共死的深厚情感。字字句句饱含着真挚的情感,给人一种深沉而动人的感受。这种对苦难之人的怜悯和不离不弃的态度,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温情。全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无名氏

周朝佚名作者的统称。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