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县篇
注释
- 大疆荒?(jì)春不毛:“荒?”意思是荒芜贫脊。“毛”指庄稼、草木。“?”,音 jì,坚硬的土地。
- 绝壑中起岿(kuī)而高:“绝壑”指极深的山谷;“岿”形容高大独立。
- 苍幽赭(zhě)闭上无磴:“苍幽”指深幽的地方;“赭闭”形容山壁颜色;“磴”指登山的石级。
- 朽藤羃(mì)涧猿虎巢:“羃”本指覆盖东西的巾,这里指藤萝覆盖;“涧”指山涧。
- 神丁辟石锤飞电:形容开山的场面像神丁用石锤凿击,快如闪电。
- 堠(hòu)台堡栅交卫防:“堠台”即瞭望台;“堡栅”指堡垒和栅栏 。
- 墙闉(yīn):指城门外层的曲城。
- 雉糜搜括:“雉”指野鸡;“糜”指麋鹿 。这里指搜刮各种野生动物。
- 流鸿遍野:“流鸿”指流亡的百姓,像四散的鸿雁。
- 横戈墨面掠军饷:“横戈”指持兵器;“墨面”形容面目黧黑。
- 瘴云惨惨:“瘴云”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的云气,这里形容凄惨的氛围。
- 山营付焦炬:把山中的营寨付之一炬。
- 岩魈(xiāo)木客:“岩魈”传说中的山中怪物;“木客”传说中深山的精灵。
- 蹯(fán)?(náo):“蹯”指兽足;“?”指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 岚光:山间雾气经日光照射而发出的光彩。
翻译
广袤荒芜贫瘠的土地,春天都不长庄稼,幽深的山谷中崛起一座高大的山峰。山峦深幽,赭色的山壁陡峭无径,腐朽的藤萝覆盖着山涧,成了猿猴与老虎的巢穴。仿佛有神力驱使劈开山石,那石锤如闪电般挥动,狭窄的小路如蛇般蜿蜒仅容一线天光。山洼中有一片宽阔的湖泽足有千顷,渐渐地居民聚集,这里的气象也发生了变化。瞭望台与堡垒栅栏相互交错作为防卫,没有修筑城墙却自然而然形成了县城。洪湖在它的一侧作为缺口,湖水逆向倾泻,船只万万难以进入。其他的山峦冈阜紧密环绕,险峻得如同天关一般,森然挺立。
赵宋末年官吏残暴,滥用重刑违逆皇帝旨意屠杀良民。上天暗暗愤怒降下穷困灾殃,将索要的粮食当成黄金一样,还肆意贪腐。连野鸡麋鹿也要搜刮殆尽,坟地上的树木当柴都不放过,三年没有下雨,连鬼都没有肉吃。流亡的百姓遍野都是,失去了自己的家园,都觉得没有生存的希望而相互奔逃。那些人手持兵器、面目黧黑地掠夺军饷,杀人如同屠杀猪一样,城郊一片血腥污浊。凄惨的瘴云几乎要逼近泰山,于是这里凭借险要地势成了盗贼聚集的地方。官兵很多都被盗贼控制指挥,内外勾结,麻烦难以消除。可怜知府太守如狐鼠般逃窜,燕吴等地的道路阻塞,行人断绝。将军含着泪来到青兖之地,筹划谋略却没有成功,战争失败。奋力抵抗不行就想招安使其安定,结果一个夜晚,山中的营寨就被烧成了灰烬。
我来到这个地方,曾经荒芜的地方现在已长满庄稼和蓬草,令人惊喜地变成了一片宏大的景象。传说中山中的鬼怪精灵都变得温顺驯服,那些野兽也感受到了皇帝的仁德。听说昔日开垦田地时,还能挖到如破铜般的战骨。我悲歌独自站立,极目四望,山间的光彩映射在清澈的水中,天空一片湛蓝。
赏析
这首诗以叙述历史与描绘社会现状相结合。开篇描绘旧县之地的险要与荒芜,为下文的故事发展提供背景。接着通过叙事,展现赵宋末年残酷的社会现实,包括官吏的残暴、百姓的苦难以及盗贼滋生的状况,深刻批判了当时无道的统治。其中对人民悲惨遭遇的描写十分沉痛,让人看到社会的黑暗与无序。
随后写此地后来的变化,由混乱破败到初具繁荣气象,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既能感受到作者对此地过去历史的感慨,也能体会到其对当下新变化的欣慰。“悲歌独立浩四顾,岚光照渌天青空”一句则在结尾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意境,诗人面对历史与现实,独立悲歌,将个人情感与自然风光相融合,表达出对这片土地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往日苦难的凭吊,也有对新生气象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沉郁顿挫,反映社会现实广泛深刻,兼具历史价值与文学美感。

姚燮
姚燮的其他作品
- 《 洞仙歌 书桐花女士扇 》 —— [ 清 ] 姚燮
- 《 青玉案 集一得轩销寒分赋雪意 》 —— [ 清 ] 姚燮
- 《 寓意四章 其一 》 —— [ 清 ] 姚燮
- 《 访程庭鹭少谭 》 —— [ 清 ] 姚燮
- 《 大风坐独轮车逾东平山自王古店进句龙抵旧县得诗六章 其三 》 —— [ 清 ] 姚燮
- 《 闻汤户部讣哭之以诗得七章 其四 》 —— [ 清 ] 姚燮
- 《 晓发锡山戏书所见二章 其一 》 —— [ 清 ] 姚燮
- 《 昨梦二章 其一 》 —— [ 清 ] 姚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