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

老眼视茫然,时时手一编。 未能忘习气,聊复遣馀年。 欹枕山窗下,篝灯细雨边。 谁应知此味,自结静中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老眼:老年人的眼睛。
  • 视茫然:看东西模糊不清的样子。
  • 一编:一部书。
  • 习气:长期养成的习惯、习性。
  • (qī):倾斜,歪斜。
  • 篝灯:置灯于笼中。

翻译

我这双老眼有些视物模糊茫然,但还是时常手拿一部书。没能忘却一直以来的读书习惯,姑且以此来打发剩余的岁月。在倾斜靠着山窗之下,在点着灯笼的细雨旁边。有谁能知道这种滋味,自己在宁静中结下这份缘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读书的情景。诗中体现了诗人即使年老视力不佳,依然热爱读书,他将读书视为一种习惯和寄托,享受在各种情境下阅读的乐趣,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安于宁静的心境。“老眼视茫然”写出了一种岁月的沧桑感,而“手一编”又体现了对书籍的钟爱。“欹枕山窗下,篝灯细雨边”这两句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静谧与惬意。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悟,突出他对这种读书生活的珍爱和满足。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