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 促高梢:催促船工划船。“梢”指船尾掌舵的地方,这里代指划船。
- 五云门:地名。
- 越王城:古城名。
- 曹娥渡:渡口名,在浙江绍兴上虞区,因纪念孝女曹娥而得名 。
- 十分潮:潮水涨满的状态。
- 篷韵:船篷上雨滴落下的声音。应为指诗人脑海中想象雨滴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
翻译
天刚亮吃完饭就催促着划船,船只撑出了五云门外的那座桥。距离越王城还有一百里的路程,到达曹娥渡时恰逢潮水涨满。洁白的浪花如晴日里翻涌的白雪,欢快地舞动着;翠绿的蒲叶在晚风中轻轻摇曳。西北方向的天空阴沉沉的,像是快要下雨的样子,我躺在船中,静静聆听着船篷发出的声音,仿佛置身于雨打芭蕉的情境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阴舟行途中的所见所感。首联直入主题,写清晨出发,为全诗奠定了一种轻快的行程基调。颔联通过距离和潮水的描述,既点明行程路线,又暗示了旅途的进展与时间的推移。颈联“白翻晴雪浪花舞,绿弄晚风蒲叶摇”,对仗工整,色彩鲜明,“白”与“绿”相互映衬,以动词“翻”“弄”“舞”“摇”生动地展现出浪与蒲叶的动态美,使得画面充满生机。尾联“西北阴沉天欲雨,卧听篷韵学芭蕉”,诗人由眼前天色阴沉沉快下雨,引发联想,想象自己卧听篷声如听雨打芭蕉的美妙情境,为旅途增添了一份悠然闲适又略带诗意的情趣。整首诗从行程推进到景色描绘,再到诗人的心境传达,自然流畅,给人清新自然之感。
昙噩
(1285~1373)元末临济宗僧。浙江慈溪人,俗姓王。字梦堂,号酉庵。六岁丧父,奉母命习儒。及长志求出世间法,礼奉化广法院良公为师。二十三岁,礼谒长芦之雪庭传公,剃发受具足戒。后闻元叟行端自中天竺寺移住灵隐寺,前往参谒,大悟,嗣其法,司内记,任径山之书记。至元五年(1339)驻锡于四明咸圣寺,后移住慈溪开寿寺。帝赐号“佛真文懿”。至正十七年(1357),师为瑞光院之开山。八十二岁,编集六学僧传三十卷。洪武二年(1369),以高僧敕住国清,奉号“佛真文懿大师”。洪武三年(1370),帝召见众僧时,师为众僧之首,住天界寺。洪武六年示寂于国清寺,世寿八十九。(六学僧传序、南宋元明僧宝传卷十、增续传灯录卷四、佛祖纲目卷四十一、五灯严统卷二十二、宋学士集卷三十三)p6239。《元无见睹和尚塔铭》:“天台山景德国清禅寺住持佛真文懿大师昙噩撰文”。
► 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