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山诗十二首 其八 歇马望湖亭

寺前杨柳绿阴浓,槛外晴湖白映空。 客子长途嘶倦马,夕阳高阁送飞鸿。 即看野色浮天际,已觉扁舟落掌中。 三月燕南花满地,春光都在五云东。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iàn)外:栏杆外面。槛,栏杆。
  • 客子:指旅客,游子。
  • :马叫。
  • 扁舟:小船。
  • 燕南:指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一带。
  • 五云:五色瑞云,这里代指宫殿所在之处,寓意美好繁华之所。

翻译

寺庙前面杨柳翠绿,树荫浓郁。栏杆外面晴朗天空下的湖水泛着白光,倒映着天空。远行的游子骑着疲惫的马发出嘶鸣声,在夕阳余晖中,高高楼阁之上目送着飞鸿远去。眼看着原野景色在天边浮动,仿佛已经把小船置于掌心之中(极为清晰)。三月之时燕南大地繁花满地,那迷人的春光都聚集在那美好繁华的五云之东 。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画面感的春日西山游景图。开篇“寺前杨柳绿阴浓,槛外晴湖白映空”,通过对寺庙前杨柳和栏杆外晴湖的描写,营造出清幽秀美的氛围,为下文抒情奠定了基础。“客子长途嘶倦马,夕阳高阁送飞鸿” 则巧妙地将人物融入景色之中,长途跋涉的游子、疲惫嘶鸣的马、夕阳余晖下的高阁以及远去的飞鸿,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既表现出旅途的疲惫,又烘托出一种悠远的寂寥感。“即看野色浮天际,已觉扁舟落掌中”以极为开阔的视角和独特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在高阁之上极目远眺的情形,原野与天际相连,小船仿若就在手中,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宏大与美妙。最后“三月燕南花满地,春光都在五云东”由眼前景联想到广阔的燕南大地春日繁花,又将春光指向充满梦幻色彩的“五云东”,拓展了诗歌的意境,给人以无限遐想,表达出诗人对春日美好景色的赞美与陶醉之情,同时蕴含着对繁华美好的向往 。整体诗歌意境开阔高远,语言精致凝练,情景交融,值得细细品味。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