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参议三首 其一 分韵得红字

· 薛瑄
白露下将夕,天宇生凉风。 之子有所适,告别何匆匆。 群公尽祖送,飞盖凌长空。 停骖泺水曲,列宴历亭中。 秋容澹觞酌,高风急丝桐。 酒尽俨将发,斑马何玲珑。 行当释尘鞅,还应挂飞篷。 大江转吴楚,重山入天丛。 锦城有佳色,浣溪有遗踪。 访古遂舒啸,观风足从容。 坐令全蜀俗,解与邹鲁同。 兹游岂云易,两情若为通。 翘首迟归雁,应是春花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露:秋季的露水,喻指清早的寒气。
  • 天宇:天空。
  • 之子:此子,指杨参议。
  • :去往。
  • 匆匆:匆忙的样子。
  • 群公:指一同送行的官员们。
  • 祖送:古代出行前的一种送别仪式,以祖先的名义祝福。
  • 飞盖:疾驰的车盖,形容车速快。
  • :超越,这里指飞驰。
  • 泺水曲:泺水的弯曲处,地名。
  • 列宴:排列酒席。
  • 历亭:沿途的亭子。
  • 秋容:秋天的景色。
  • :淡雅。
  • 觞酌:饮酒。
  • 丝桐:琴瑟等弦乐器,泛指音乐。
  • :庄重的样子。
  • 尘鞅:尘世的束缚,比喻世俗事务。
  • 飞篷:有篷的快速舟船。
  • 大江:长江。
  • 吴楚:古代地区名,这里指长江下游地区。
  • 锦城:成都的别称,以其丝绸闻名。
  • 浣溪:成都的浣花溪,有美景。
  • 舒啸:放声长啸,抒发情感。
  • 邹鲁:古代学问兴盛之地,代指儒家文化。
  • 兹游:这次游历。
  • 两情:双方的情感,这里指友情和期待。
  • 翘首:抬头远望,期盼。
  • 归雁:南飞的大雁,常用来象征思乡之情。

翻译

在秋夜的寒露中,天边吹起了凉爽的风。 朋友你即将启程,告别显得如此匆忙。 众多官员为你践行,车辆疾驰如飞穿越长空。 我们在泺水弯道停下,设宴欢聚于各亭之中。 秋意恬淡,举杯共饮,悠扬的音乐在空中回荡。 酒过三巡,你即将出发,那匹斑马也显得如此灵动。 此行定能摆脱尘世烦恼,或许会乘舟挂帆远行。 大江沿岸,你将转入吴楚之地,重重叠叠的山峦连绵入云端。 成都的繁华和浣溪的美景,都留下了你的足迹。 这次的寻古之旅,你将尽情吟啸,从容欣赏各地风俗。 你的到来,使全蜀之地的风俗也变得儒雅。 这次游历看似不易,但友情深厚,情感相通。 我抬头期盼着归雁,它们应该是带着春天的花朵归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杨参议离开时的情景,既有送别的深情,也有对未来的寄望。诗人通过秋夜、凉风、群公祖送、飞盖疾驰等细节,渲染出离别时的热烈与匆忙。同时,对沿途风景的描绘,如泺水、列宴、秋容和丝桐音乐,展现出旅程的优雅与诗意。诗人祝愿杨参议此行能卸下尘世繁务,体验不同的地域文化和风情,最终实现心灵的解脱与文化的交融。而尾联以归雁和春花作结,寄托了诗人对友人归期的期待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薛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情的珍视。

薛瑄

薛瑄

明山西河津人,字德温,号敬轩。少工诗赋,后从高密魏希文、海宁范汝舟治理学,即尽焚所作诗赋。永乐十九年进士。旋居父丧,悉遵古礼。宣德中服除,授御史。三杨当国,欲见之,谢不往。正统间,初为山东提学佥事,以白鹿洞学规开示诸生,亲为讲授,人呼薛夫子。召为大理寺左少卿,以正直忤宦官王振,被诬下狱,几被杀。景帝嗣位,起大理寺丞。天顺间,官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寻致仕。卒谥文清。其学全本程、朱,以为自朱熹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修己教人以复性为主。有《读书录》、《薛文清集》。 ► 1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