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寿邓郎中母韵二首 其二

· 薛瑄
秋霜劲节自年年,谁似清门邓母贤。 半世成家遭感怆,一生教子见超迁。 恩随紫诰来华屋,春满红螺泛绣筵。 青简上头书次第,香名留取古今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声律来作诗,以表示敬意或回应。
  • 邓郎中:邓某担任郎中的官职,郎中是古代官职之一,负责宫廷侍卫或地方行政。
  • 清门:清贫而有德的家庭。
  • 感怆:悲伤,感慨。
  • 超迁:升迁,这里指儿子的职位提升。
  • 紫诰:皇帝赐给官员的紫色诏书,象征荣誉和地位。
  • 华屋:华丽的住宅,此处形容邓母的住所。
  • 红螺:可能是指红色的螺形装饰品,也可能指代红螺寺,与下文的“绣筵”相对应。
  • 青简:古代的竹简,用于书写,此处指记录功绩的册子。
  • 香名:美好的名声,如芬芳的香气般流传。
  • :完整,永久。

翻译

秋天的霜露年复一年地坚韧如节,谁能比得过邓家清贫而贤良的母亲? 她半生辛劳把家业建立,却饱受离别之苦,一生教诲儿子,见证了他们的步步高升。 随着紫色的诏书来到她的华美居所,春天的温暖洋溢在她庆祝的宴席上。 她的名字如同青简上的记载,清晰有序,那美好的名声将永载史册。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邓母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诗人通过描绘邓母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和对家庭的辛勤付出,展现了她贤良淑德的形象。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邓母教子有方、使子女得以晋升的赞赏。紫诰和华屋的描绘,凸显了邓母地位的提升和家庭的荣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是对邓母的深情致敬,也是对传统美德的颂扬。

薛瑄

薛瑄

明山西河津人,字德温,号敬轩。少工诗赋,后从高密魏希文、海宁范汝舟治理学,即尽焚所作诗赋。永乐十九年进士。旋居父丧,悉遵古礼。宣德中服除,授御史。三杨当国,欲见之,谢不往。正统间,初为山东提学佥事,以白鹿洞学规开示诸生,亲为讲授,人呼薛夫子。召为大理寺左少卿,以正直忤宦官王振,被诬下狱,几被杀。景帝嗣位,起大理寺丞。天顺间,官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寻致仕。卒谥文清。其学全本程、朱,以为自朱熹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修己教人以复性为主。有《读书录》、《薛文清集》。 ► 1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