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山玩月图

· 黄庚
斜阳红尽暮云碧,一片天光涵水色。 海涛拥出烂银盘,千里婵娟共今夕。 主人领客登东山,踏碎寒光看秋液。 星河倒影浸空明,露华漙玉夜气清。 冯夷激水水欲立,海若辟易天吴惊。 孤舟卷帆泊烟屿,古木撼壑生秋声。 凭高人在金鳌背,闲看潮生烟渚外。 老龙翻海云气寒,长鲸卷雪浪花碎。 茫茫万顷沧浪中,屹立孤峰锁苍翠。 山巅扫石罗尊罍,宾主传杯不放杯。 骚客掀髯赋诗去,山童踏月携琴来。 剧谈浩饮不知醉,仰天长笑欢颜开。 倒著接䍠欲起舞,乾坤清气入肺腑。 天边风月空四时,眼底江山自千古。 谢安蹑屐游东山,袁宏登舟宴牛渚。 庾亮南楼今在不,坡仙赤壁知何许? 满眼往事转头空,千年人物俱尘土。 人生光景若湍流,霜痕易点双鬓秋。 胸中勿着尘俗事,眉间休锁名利愁。 我辈适意在行乐,古人所以秉烛游。 月山追忆旧游处,尽写风烟入缣素。 我来见画如见景,想像高唐犹可赋。 诸君后会应可期,云萍合散今何之? 安得扁舟澉川去,日与杖屦相追随。 登山把酒醉明月,共看此画歌此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玩月:赏月。
  • 秋液:秋天的月光。
  • 冯夷: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
  • 海若:古代中国传说中北海的海神。
  • 辟易:bì yì,退避,多指受惊吓后控制不住而离开原地。
  • 天吴:古代神话中的水神。
  • :tuán,形容露水多。
  • 金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
  • 接䍠:jiē lí,一种头巾。

翻译

夕阳将尽天空呈现出一片暮云的碧色,大片的天光映照着水的颜色。海面上波涛涌起推出如烂银盘般的月亮,千里的月色这么美好与今天晚上一样。主人带领宾客登上东山,踏碎寒冷的月光观赏秋天的月光。星河的倒影沉浸在空明里,露水繁多白玉般的夜晚空气清新。水神激起水浪水要直立起来,海神惊恐地退避天吴也很吃惊。孤独的小船卷起船帆停泊在烟雾笼罩的小岛上,古老的树木摇撼山谷发出秋天的声音。凭借高超的人在金鳌的背上,悠闲地看着潮水在烟雾笼罩的水中小洲之外涌起。老龙翻动大海云气寒冷,长鲸翻卷浪花如雪花般细碎。茫茫万倾的波浪之中,屹立着一座孤峰锁住了苍翠。山顶清扫出石块摆上酒器,宾客主人传递酒杯不停喝酒。诗人掀动胡须赋诗离开,山童踏着月光携带着琴走来。尽情畅谈痛饮不知道醉意,仰天长笑欢乐的容颜展开。倒戴着头巾想要起舞,天地间的清气进入肺腑。天边的风月不论四季一直存在,眼底的江山自古以来永恒。谢安踩着木屐游览东山,袁宏登上船在牛渚设宴。庾亮的南楼现今还在不在,东坡游览的赤壁又在哪里呢?满眼的往事转过头都成空,千年的人物都化为尘土。人生的光景如同湍急的水流,霜痕容易点缀在两鬓如秋。心中不要沾染尘俗的事情,眉头之间不要锁住名利的愁苦。我们这辈人适宜意在寻欢作乐,古人因此拿着蜡烛夜游。对着月亮山追想过去游览的地方,全部把风烟描绘在白绢上。我来看这幅画如同看见那景况,想象像高唐赋那样还可以写诗赋。各位君子以后的会面应该是可以期待的,像云与浮萍聚散现今又去哪里呢?怎能得到小船去到澉川,每天和拐杖鞋子相随。登上山拿着酒杯对着明月喝醉,一起观赏这幅画歌唱这首诗。

赏析

这首诗以观赏《东山玩月图》为契机,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和感慨。诗中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如夕阳、暮云、海上明月、星河等,营造出优美而神秘的氛围。通过对水神、海神、老龙、长鲸等神话元素的运用,增添了诗意的奇幻色彩。诗人还提及了诸多历史人物和典故,如谢安、袁宏、庾亮、苏轼等,感慨时光流转,往事皆空,人物成尘。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名利虚幻的思考,强调要抛开世俗烦恼,尽情享受生活。诗歌语言优美华丽,节奏流畅,情感真挚深沉。描绘的场景和抒发的情感相互交融,使读者仿佛能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赏月时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感慨。

黄庚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发平生豪放之气为诗文”。以游幕和教馆为生,曾较长期客越中王英孙(竹所)、任月山家。与宋遗民林景熙、仇远等多有交往,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亦摘录其句。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 ► 436篇诗文

黄庚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