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饭别

铃閤追随半月强,葵心菊脑厌甘凉。 身行异土老多病,路忆故山秋易荒。 西去想难陪蜀芋,南来应得共吴姜。 白云出处元无定,只恐从风入帝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铃閤(gé):指铃阁,将帅或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
  • 葵心菊脑:葵花般的心,菊花样的头脑,这里用来形容人的某种心境或状态。
  • 故山:旧山,喻家乡。
  • 蜀芋:蜀地的芋头。
  • 吴姜:吴地的生姜。
  • 出处:出仕和隐退。
  • :本来。
  • 帝乡: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地方,也指皇帝住的京城。

翻译

在铃阁追随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像葵心菊脑般已厌倦了甜的和凉的。自身在异地漂泊已年老且多病,在路途上回忆起家乡,感觉秋天容易变得荒凉。向西去想着难以陪伴蜀地的芋头,向南来应该能够一同拥有吴地的生姜。白云的出仕和隐退原本就没有固定,只担心会随风飘入帝王之乡。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离别之情与羁旅之思。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追随他人一段时日后的感受,如“葵心菊脑厌甘凉”体现出内心的某种厌倦情绪。然后提到身处异地的老病状态以及对故山的怀念,强化了离别的哀愁。“西去”“南来”的表述则增添了漂泊不定的感觉。最后用白云的无定来去,巧妙地传达出对前途未知的担忧以及可能走向京城的期许,整体意境较为深沉,情感真挚。诗中的意象运用恰当,如“葵心菊脑”“故山”“白云”等使诗意更加丰富。

释道潜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为僧,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为之辩解,复为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参寥子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参寥子诗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简称汪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