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流凌:是指河流在冰封前,冰块和冰花随水流动的现象。
- 玄烨:即康熙帝。
- 汹汹:形容水势盛大或声音喧闹。
- 解缆:解开系船的缆绳。
- 嚣氛:喧闹的气氛。
翻译
黄色的波涛是多么的汹涌澎湃,寒冷到来时才开始有流凌出现。解开缆绳时风依然强劲,移动船只时波浪不再兴起。威严施行适宜气氛严肃,恩德广布感觉阳光上升。教化治理应当大多和谐融洽,喧闹的氛围转瞬就变得澄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在特定时节的景象与氛围。诗的开头描述了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以及流凌开始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大自然的壮观画面。接着描写了解缆行舟时的具体状态,虽风紧但浪不兴,有种动静之间的对比。后几句则体现出统治者对于治理国家的一些理念和期望,希望通过威严与恩德来营造肃穆而又充满阳光的氛围,渴望实现天下的和谐融洽。整首诗既展现了自然景象,又融入了一定的政治思考和情感寄托,具有独特的意境和内涵。
玄烨
即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皇帝。世祖第三子。顺治十八年正月嗣位。次年改元康熙。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辅政,鳌拜掌实权,八旗勋贵得势。六年,亲政。八年,逮捕鳌拜,革职禁锢。从此政治渐趋宽厚,永禁圈地,饬旗人不得虐待奴婢;又改内三院为内阁及翰林院。帝即位之初,清军攻灭云南南明永历政权,然三藩割据,尾大不掉;俄国侵略黑龙江流域;郑氏台湾政权亦与清朝对立。十二年,宣布撤藩,吴三桂等叛。嗣后用兵八年,至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二十二年,使施琅统兵攻台,消灭郑氏政权。旋设台湾府、县等官。二十四年,派兵围攻雅克萨,驱逐俄国侵略军。二十八年,与俄国订立《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以后因准噶尔部叛乱,于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亲自领兵出征。五十九年,又派兵平定西藏极少数贵族分子勾结准部叛乱。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局面于此大为加强。在位时开博学鸿词科,修《明史》、《一统志》等,笼络汉族知识分子,重用汉臣徐乾学。亲政后,除《南山集》案外,少有以文字得罪之人。于经史理学之外,又从西洋传教士习数学自然科学知识,然对本国士人,仍以科举取士,提倡程朱理学,而未尝推广西学知识。曾六次南巡,开支浩大,然途中考察河工,有所指示。对人民负担情形,比较注意。五十一年,宣布从该年起所生人丁为“盛世滋生人丁”,不再加征丁银。晚年吏治积弊渐多,诸子各树党羽,政局日趋复杂。卒谥仁皇帝。
► 11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