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玄烨:即康熙帝。
- 羽骑:指羽林军的骑兵。
- 南薰:指从南面刮来的风。
- 旆(pèi):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泛指旌旗。
- 凯奏:胜利的奏报。
- 朔塞:北方边塞地区。
- 垣墉(yuán yōng):墙。
翻译
开始与羽林军的骑兵走出重重关隘,风吹动着南风整理旗帜返回。胜利的奏报像捷书传到北方边塞,欢快的声音和喜悦的气氛充满人间。悬崖像墙壁一样耸立着,城墙坚固,古老峡谷中的泉水日夜不停地流淌。必须知道众志成城依靠众人的志向,称雄不仅仅是依靠独自耸立的群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康熙帝进入居庸关时的情景和感受。诗中既展现了胜利归来的场景,如“凯奏捷书传朔塞,欢声喜气满人寰”,体现出一种胜利的喜悦与自豪;又描写了居庸关的险峻地势,如“悬崖壁立垣墉固,古峡泉流昼夜闲”,突显其雄伟壮观。最后两句表达了众志成城的深刻道理,强调众人团结的力量。整首诗气势恢宏,意境壮阔,既体现了康熙帝的豪迈胸襟,也有对天下大势和治国理念的思考。
玄烨
即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皇帝。世祖第三子。顺治十八年正月嗣位。次年改元康熙。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辅政,鳌拜掌实权,八旗勋贵得势。六年,亲政。八年,逮捕鳌拜,革职禁锢。从此政治渐趋宽厚,永禁圈地,饬旗人不得虐待奴婢;又改内三院为内阁及翰林院。帝即位之初,清军攻灭云南南明永历政权,然三藩割据,尾大不掉;俄国侵略黑龙江流域;郑氏台湾政权亦与清朝对立。十二年,宣布撤藩,吴三桂等叛。嗣后用兵八年,至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二十二年,使施琅统兵攻台,消灭郑氏政权。旋设台湾府、县等官。二十四年,派兵围攻雅克萨,驱逐俄国侵略军。二十八年,与俄国订立《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以后因准噶尔部叛乱,于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亲自领兵出征。五十九年,又派兵平定西藏极少数贵族分子勾结准部叛乱。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局面于此大为加强。在位时开博学鸿词科,修《明史》、《一统志》等,笼络汉族知识分子,重用汉臣徐乾学。亲政后,除《南山集》案外,少有以文字得罪之人。于经史理学之外,又从西洋传教士习数学自然科学知识,然对本国士人,仍以科举取士,提倡程朱理学,而未尝推广西学知识。曾六次南巡,开支浩大,然途中考察河工,有所指示。对人民负担情形,比较注意。五十一年,宣布从该年起所生人丁为“盛世滋生人丁”,不再加征丁银。晚年吏治积弊渐多,诸子各树党羽,政局日趋复杂。卒谥仁皇帝。
► 1117篇诗文
玄烨的其他作品
- 《 题耕图二十三首 其一 第一图 》 —— [ 清 ] 玄烨
- 《 乌喇山㠗间古木灌莽泽潦遍野即黄龙府之地也今人未暇详考 其二 》 —— [ 清 ] 玄烨
- 《 热河三十六景诗 其十六 风泉清听 》 —— [ 清 ] 玄烨
- 《 赋得恩光日边来 》 —— [ 清 ] 玄烨
- 《 虎丘一咏 》 —— [ 清 ] 玄烨
- 《 念淮扬居民特留漕粮二十万以济之回銮之日复谆谕所司使布实惠 》 —— [ 清 ] 玄烨
- 《 赋得当户翠峰稠 》 —— [ 清 ] 玄烨
- 《 赐云南法界寺讲经溥畹 》 —— [ 清 ] 玄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