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黄子理宣德田居四时 其三
村落已徂暑,蚊蝇尚喧啾。
衡门霁朝雨,茅竹归新秋。
机丝迫邻女,札札无停休。
中田蔼黄稼,烂熳如云浮。
渌蚁酿新瓮,嘉鲂钓清流。
瓦尊迟来客,礼数忘献酬。
三杯未肯辞,笑语方绸缪。
时平盗自隐,场圃无宵忧。
儿孙渐束发,婚嫁迫所谋。
款曲从我言,归途蹇淹留。
林端有月色,相送前溪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徂(cú)暑:指盛暑。
- 喧啾(jiū):形容声音繁杂细碎。
-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
- 霁(jì):雨过天晴。
- 机丝:织布机上的丝。
- 札札(zhá):形容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 中田:农田。
- 蔼(ǎi):茂盛的样子。
- 烂熳:同“烂漫”,形容光彩四射。
- 渌(lù)蚁:酒面上的浮沫。
- 嘉鲂(fáng):好的鳊鱼。
-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以指代成童之年。
- 款曲:衷情,诚挚殷勤的心意。
- 蹇(jiǎn):迟缓。
翻译
村落里已经过了盛暑,蚊蝇仍旧繁杂细碎地鸣叫。简陋的房屋在早晨雨过天晴后,茅草竹子迎来了新秋。织布机上的丝在催促着邻家女子,札札声不停歇。农田中茂盛的黄色庄稼,灿烂耀眼如同云彩漂浮。新酿成的酒上有浮沫,好的鳊鱼在清澈的流水中垂钓。用陶制酒器慢慢等待客人到来,礼数都忘了敬献和酬答。喝了三杯也不肯推辞,欢声笑语正热烈。当时社会太平盗贼自然隐匿,场院和菜圃没有夜晚的忧虑。儿孙们渐渐到了成童之年,婚嫁之事迫使去谋划。诚挚殷勤地跟我说话,回家的路途变得迟缓而停留。树林的顶端有月色,送我到前面的溪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田园生活在特定季节的景象。诗中先写了盛夏过后村落的情景,包括蚊蝇、朝雨、新秋等,展示出乡村的宁静和季节的变化。提到邻家女子织布不停,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日常。对中田黄稼的描写突出了收获的景象。乡村生活既有酿酒钓鱼的悠闲,又有主客间的随意自在和欢声笑语。同时,也写出了随着时间推移,面临儿孙成长和婚嫁等现实问题。整体氛围安宁祥和,体现出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淡,以及人事的自然发展和变化。最后的月色送别场景为全诗增添了一种诗意和美感。